高丽 黄利国
摘 要 本文基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构建了评价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定期统计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动态评价模型。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高校教学团队 动态评价 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06
2007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后来对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①但现在存在一种现象,不少教学团队注重的是教学团队的评选而轻视教学团队后续建设的问题,往往在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某个级别的教学团队之后,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荣誉称号”,教学团队立项之日即为团队终结之时,也就失去了团队评选的意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综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和教育部对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②同时结合教学团队的内涵和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③试图从团队结构、团队带头人、团队教学工作、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团队人才培养和团队科研工作六个方面,通过对所建教学团队的定期考核,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实现对教学团队的动态评价,④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结果以期达到对教学团队的动态管理,并且进一步为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的改进向相关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
1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动态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后期管理与单纯的教学团队评选所遵循的原则⑤不尽相同,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客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需要来源于团队教学工作的实际,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团队在一个时间段的内涵、特征以及阶段性目标。同时,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实际中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求指标少而精,便于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客观性和实用性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反映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要求在符合教学团队客观实际的前提下,要突出主要指标,以便获取教学团队的相关资料和进行测量和评价。
(2)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对象不仅考虑团队的结构,而且还考虑团队带头人、团队的教学工作以及团队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它们都具有不确定性,前者是定量指标,易于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和评判,而后者是定性指标,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很难进行量化评价。因此,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3)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教学团队是一个由目标、人员、定位、职权和计划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选取需要考虑各个评价指标要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较全面、合理地反映评价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的评价体系。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尽量避免信息上的重复。
2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体系的指标筛选
(1)团队结构:包括教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4个领域层。将教龄结构分解为3个指标:C1—长教龄教师(21年及以上)所占比例(%),C2—中教龄教师(11至20年)所占比例(%),C3—短教龄教师(10年及以下)所占比例(%);将职称结构分解为3个指标:C4—中级职称(讲师)所占比例(%),C5—高级职称(副教授)所占比例(%),C6—高级职称(教授)所占比例(%);将学历结构分解为2个指标:C7—硕士所占比例(%),C8—博士所占比例(%);将学缘结构分解为2个指标:C9—最终获得学历学位来自校外的教师所占比例(%),C10—不同学科或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
(2)团队带头人:包括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和领导能力3个领域层。将教学能力分解为3个指标:C11—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C12—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C13—每学年给本科生讲授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数(门);将学术能力分解2个指标:C14—近三年承担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数(个),C15—近三年出版专著数和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将领导能力分解为2个指标:C16—团队带头人自身的人格魅力,C17—团队带头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等能力。
(3)团队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6个领域层。将课堂教学分解为3个指标:C18—团队成员合作上课数(包括课程门数和课时数),C19—多媒体授课利用率(%),C20—启发式、项目驱动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实践教学分解为3个指标:C21—实践类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C22—指导大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数(个),C23—实践类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建设分解为3个指标:C24—近三年团队成员合作开发的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群数(门),C25—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使用率(%),C26—多功能模块的课程设计;将教材建设分解为2个指标:C27—近三年团队成员合作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门),C28—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的配套建设;将教学改革分解为2个指标:C29—近三年团队成员承担的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数(个),C30—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将教学效果分解为2个指标:C31—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C32—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水平。
(4)团队运行管理:包括团队环境和内部运作2个领域层。将团队环境分解为2个指标:C33—学校对团队建设的投入经费(万元),C34—团队内部呈现的教学科研氛围;将内部运作分解为3个指标:C35—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度和协作力,C36—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C37—影响团队士气的绩效激励机制。
(5)团队人才培养: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1个领域层。创新能力分解为4个指标:C38—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的人次,C39—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的获奖数目(个),C40—学生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数(篇),C41—学生参加教师教科研项目人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