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契机”避免合作学习的程式化

2015-01-28 02:17茅玲燕
江苏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契机组内

茅玲燕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我认为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是完全按照固定程序展开,也不是每个学习的时间段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情境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间“节点”。

当遇到疑难情境,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剧烈碰撞与冲突的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在谈到“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时,学生出现了分歧,这时可以因势利导,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渐深入,需要思想上深度交流的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学生个体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来探讨“为什么人们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一话题,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又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

当学生的思维固化,需要学生相互质疑与相互启发的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学生能迅速找出文章中的绝大多数比喻句,在说到文中一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时,学生知道这是比喻句,但对这个比喻的作用不清楚。这是一个需要突破常规思维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合作学习组内分工存在着机械化、随意化与形式化的现象,进而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所谓“有机分工”是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每个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能够为整体任务的完成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信赖关系。这种分工,能够有效避免合作学习中机械合作现象的发生。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课本剧的编写,这一合作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有专职记录员,有小组发言人,有负责构思的编剧,有负责挑刺的观众……在每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应指导合作小组推选出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可进一步引导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契机组内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按图索骥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