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恬
摘 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向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有意识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群体职业发展机会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角色;职业发展
1.引言
英语学习作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之相矛盾的是,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并不能满足高职英语学习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专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展滞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英语专业教师来源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生源逐年下滑,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多年从事一线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拟先就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下,英语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定位的来进行探讨。
2.对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
2.1树立高职英语教师与高职学生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多年的高职英语教学,我总结出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心智基本成熟,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较强的自尊心,也各有特长和爱好,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律能力差。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课堂交流也是师生间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有的学生口语好,多提问他读课文,或领读单词。让学生的特长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展示,既可以激发该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促进学生们的共同进步。
2.2高职英语教师教学活动角色由“教”变“导”。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是被领导者和参与者,处于被动地位。其实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任務的好坏,直接和自己的评价成绩相挂钩。通过为学生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或和组员配合收集,处理信息;分析,提出个人观点;以及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高职英语教师应尽快掌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去。网络时代可以利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有利于学生改善听、说的情景资源;并且可以聘请外教,定期举行外语角活动,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丰富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
3.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目前,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几乎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文凭,而不是应对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教师持续性的综合素质、技能及心态的提高。以下将探讨高职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3.1个人职业发展机会:
首先,高职英语教师应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语言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将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其次,应掌握基本的教学科研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最后,应经常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书,定期浏览学术期刊、留意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尝试写学术论文等。
3.2群体职业发展机会:
3.2.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这种培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让有接受某方面教育需求的教师跟随学校聘请的专家、名师学习或担任其助手,二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让教师教学结对,参加学术会议、研讨班、教研组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2.2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对应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英语教师应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渠道,轮训和定期到相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了解和掌握特定工作岗位的劳动组织过程,提高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是有效地推进教师的自主、可持续发展,即把教师职业的发展从无意识或半意识提高到有意识;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在那些难以在自发状态中得以发展的能力区域中进行较强的专业性培训(这里不仅指语言专业本身,还指特定岗位的专业要求),加强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化程度和科研能力的开发创新,促进英语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武华廖明岚.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观念转型.职业技术教育.2005(28)
[2]徐杰.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J].教育与职业.2010(33)
[3]杨慧琴.在职EFL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