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兵, 姜德云
临床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意义
于兵, 姜德云
目的 总结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以脐周为中心,发现病变部位后进行纵、横、斜切多方位扫查,观察包块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注意观察包块周围有无其他异常回声及其相邻脏器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等方法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98例中继发性肠套叠12例;原发性肠套叠86例,其中回回结型65例,回结型9例,回盲型8例,小肠型4例。B超诊断准确率87.8%。86例中包块位于右侧腹73例,位于左上腹10例,位于左下腹3例。75例经盐水灌肠复位成功,23例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诊断可直观地显示小儿腹腔内部层次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肠套叠; 超声影像学; 诊断; 儿童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一种肠梗阻,引起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肠痉挛及肠管蠕动紊乱有关。绝大部分肠套叠为顺行性,即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根据套叠程度可分为单套叠和复套叠两种[1]。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以往的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病程及有无血便是判断小儿肠套叠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有时很难准确判断,有一定的盲目性[2]。近几年来,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的准确诊断,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现将本院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意义,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0-01/2013-12庄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4~6个月21例,>6~12个月48例,>12~24个月29例。临床表现:腹痛98例,呕吐59例,果酱样便35例,哭闹78例,嗜睡10例,腹部包块8例;病程2~30 h。全部患儿均进行超声检查。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4~24个月;(3)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肠道肿瘤;(2)蛔虫性肠梗阻、手术后肠粘连;(3)急性阑尾炎。
1.5 检查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先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查双肾、输尿管及盆腔确定无异常,然后使用高频探头以脐周为中心,发现病变部位后进行纵、横、斜切多方位扫查,仔细观察包块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注意观察包块周围有无其他异常回声及其相邻脏器关系,探头加压有无变化,肠壁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并注意病变部位以上肠管有无扩张、积液,应用彩色多普勒等方法监测血流情况。
经超声检查,98例患儿均有腹部包块。表现为外低内高回声结构,在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4例肠套叠合并肠炎,15例合并肠梗阻,肠管扩张,肠内物质积聚,蠕动减弱或亢进。25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右侧下腹部或脐周见多个实性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结构清晰,部分相贴,呈串珠状分布。98例中继发性肠套叠12例;原发性肠套叠86例,其中回回结型65例,回结型9例,回盲型8例,小肠型4例。于回盲部及回结肠部横切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管征”样回声。86例呈典型同心圆或套筒征,包块长径范围2.4~8.7 cm,横径2.1~6.7 cm,12例图像不典型,仅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包块,无典型的“同心圆征”,肠管中度扩张,腹腔少量积液,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肠套叠。B超诊断准确率87.8%。86例中包块位于右侧腹74例,位于左上腹9例,位于左下腹3例。7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3例手术治疗成功,无死亡病例。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急腹症常见病症之一,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好发部位多由回肠末端套入宽大的盲肠腔内。由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腹痛,患儿哭闹不止,面色苍白,上腹部扪及有压痛的包块,多数患儿伴呕吐和果酱样血便。右下腹有空虚感。肠套叠易伴发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易诱发肠坏死。高频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简便快速的依据[4]。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有其特殊性。病灶显示腹部包块,肠管套入的短轴切面可见低回声的“同心圆征”,内周为套入肠管呈强回声或强弱相间回声,外周为鞘部呈环形较低回声。纵切面呈多层葱皮样改变的“套筒征”。高频超声诊断本病的特异性高。检查时应当注意有无绞窄,如发现以下情况,提示有肠绞窄:肠蠕动迅速由强变弱,蠕动幅度变小,以及无蠕动;短期内腹腔渗液明显增加或血性穿刺液;肠管张力变化,如有坏死时,局部肠管壁膨胀性及张力下降,肠管壁平直下塌或弹性消失[1]。
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即为“同心圆征”或“套筒征”。短轴切面“同心圆征”内高回声为多层压缩的黏膜和浆膜层的界面,较厚的低回声多为水肿的肠壁和网膜,纵切面套筒征为多层平行的高低相间的回声带,由鞘部与套入部肠壁浆膜及内部黏膜反折重叠所致,其诊断价值已确定。本研究采用低频加高频探头检查,98例中继发性肠套叠12例;原发性肠套叠86例。B超诊断准确率87.8%。笔者认为,采用高频探头能清晰分辨近区域的肠壁结构,准确测量套头处肠壁即同心圆外层低回声环的厚度,反映肠壁的水肿程度,从侧面间接反映患儿病情的轻重。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本病还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1)蛔虫性肠梗阻:中央虫体呈粗大的强回声斑,周围的低回声系肠壁水肿所致,但分层不明显;(2)急性肠炎:常有胃肠道症状,但腹部无包块;(3)急性阑尾炎:呕吐比较轻,多无血便,横切可见“同心圆征”,但直径比肠套叠小,纵切可见增粗的阑尾构。
与X线、核磁共振、CT等相比,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且避免X线对医患双方的辐射,是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诊断肠套叠方便快捷,无损伤,费用低,超声图像特异性明显,诊断准确率高。能与其他类型急腹症进行鉴别诊断,是小儿腹痛检查的最常用方法。
[1] 黄精贤.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8):1632-1633.
[2] 陈文娟,张号绒,刘金桥,等.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2):161-162.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6-1339.
[4] 王俊青,毕晓芳,白莫日根.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12):757-758.
(本文编辑:张小冬)
116400 辽宁 庄河,庄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于兵);116405 辽宁 庄河,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卫生院超声科(姜德云)
于兵(1966-),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医学诊断。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3.027
R574.3
B
1674-3865(2015)03-0264-02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