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兵
摘 要:本文主要从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来阐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
学生总有毕业走向社会的一天,当他们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肯定会面临很多新的知识,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学好新知识,才能适应新岗位。因此,新课程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从根本上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紧迫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可以补充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将一个手绢剪开,用酒精灯点燃其中的半个手绢,学生会看到手绢烧为灰烬,而将另外的半个手绢先用95%的酒精浸一下再点燃,学生会看到熊熊的火焰,但奇怪的是这半个手绢最终没有烧为灰烬,而且几乎完好无损。这个情景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探知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内容极为丰富,很多内容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比如,衣服上有了锈迹怎么洗去,热水瓶里的水沟是怎么形成的,又如何除去。同样,化学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比如,CO2气体为什么是温室效应形成的罪魁祸首,地球上的臭氧层的空洞又是怎么形成的,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与其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先教学生如何预习化学。预习是最基本的自主学习化学的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学习,没有真正的掌握预习化学的方法,因此,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顺着这些预习题来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老师就可以向学生列一些预习提纲,让学生照着提纲进行预习;当学生有了较好的预习能力后,就可以自主预习了,之后就是要抓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预习成为常态化。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通过学生长期的自学才能形成,化学学科中有很多内容是很适合学生自学的。比如元素符号,在学习化学之初就应该布置学生进行自学,每天记忆几个元素符号,到学习元素符号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基本记住了所有的符号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编写一些记忆的口诀,这些口诀能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忆口诀,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初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有些实验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来完成。比如,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种溶液,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计算,需要多少溶质与溶剂,然后开始给学生分发器材与药品,让学生自己配置。还可以叫个别学生上来配置给全体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同学的操作步骤,发现不正确的进行集体纠正,这样不仅教学效果好,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只会预习、只会阅读,那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离真正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很大的距离。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开展好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从而真正的掌握探索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只要老师能优化教学措施,敢于在实践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耦耕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