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三维目标”

2015-01-19 23:10曾俊飞
考试周刊 2014年95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有效课堂实验教学

曾俊飞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三维目标”的提出意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过去填鸭式的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最终实现让知识走出课堂的目标,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那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避免形式化呢?本文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 实验教学

传统物理教学理念只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过程的体验,从而导致整个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使物理在高中课程中成为学生最怕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理念中“三维目标”的提出意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过去填鸭式的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最终实现让知识走出课堂的目标。因此,要让学生重新认识物理和喜欢物理,必须确定恰当的三维目标,并在课堂上有效落实。那么,应如何恰当地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及准确理解和落实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容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的根本和重点,这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一些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主要是掌握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其次是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过程”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不断互动和探究中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会通过不同方式探究、学习,并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监控。最后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理解。“情感态度”是对学习和探究过程的进一步升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严谨和求实的人生体验。

二、根据具体学情,步步落实“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知识与技能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与主线,是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基本手段。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目标都是单一的认知,实际就是填鸭式教学知识的灌输,严重缺乏对知识由来的探求,从而导致整个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使学生缺乏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一改以前的教学策略,考虑设计新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方法获得知识与现象的内在联系,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带来的各种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班情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好“三维目标”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自身一些想法上。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情况和需要。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后,才能在课堂上与他们有效地交流,从而使得“三维目标”能够有效地落实。例如,在电路实验设计教学中,老师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而往往忘了考虑学生对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得整个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如果老师们能够事先和学生充分交流,在其能力范围内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第二,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效联系起来,使其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相吻合,便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第三,优化教学策略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情感,从而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传统教学往往忽略对知识的探求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教会学生解题技巧,而忽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认知过程,使得学生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题目不会做的现象。事实上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就不能形成技能。物理这门学科更是注重过程的探究,要学好物理,就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问题彻底剖析清楚,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问题情景。老师既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提出和形成问题的能力,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科学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试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所以有效的提问是整个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课堂质量。

例如,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教学中,发现人在下蹲过程中发现体重计的指针会来回摆动。这时可以问学生,指针摆动说明什么?这里的原因又是什么?能否用学过的知识理论证明这种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很快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第二,在实施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探究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周边的生活现象,从而增强对物理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项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程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都是不同的,应根据具体内容、目标确定学生参与探究的自主程度,有效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并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促进他们主动、自发、全身心地学习。

第三,不断地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是教师的指导,分析例题;其次是学生的练习,模拟情景训练;最后是改变题型,达到举一反三和真正理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最终的价值体现,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命线,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特别对物理学科来讲,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解决每个问题。

第二,充分利用物理学家的榜样作用。物理中每个公式和定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归纳出来的,都是科学家通过无数次失败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对于一条定律的学习,教师不能很生硬地给出结论而应该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得出结论的来龙去脉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堂课,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地讲解整个发展历程,当提到克拉克已经发现磁生电的现象而没有得出结论时,学生都会为之可惜。

第三,尊重和关爱学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爱一个学生,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尊重和关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认真领会和落实好三维目标,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和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伟.教学目标的落实[M].教育研究,2007(10).

[2]杨钦芬.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整合策略.教育学术月刊,2008(7).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有效课堂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