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媚霞
[摘 要]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强调生活化,体现拓展的实践性;添加“调味品”,凸显拓展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实现拓展的创造性。
[关键词]拓展练习 语文素养 有声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5
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它不仅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最近,笔者进行了每周一练的拓展尝试,师生受益匪浅。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调生活化,体现拓展的实践性
1.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教师在上课时是在“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这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后,引导学生课后找《猴子下山》《抬驴》等故事读一读,并对文中种果树的猴子提出忠实的劝告,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他们这样写道:“猴子呀猴子,你千万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啊!这样的结果是一事无成!”“猴子呀猴子,你做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是在毁灭自己。”……
2.亲自动手,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配插图,做小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操作实践型练习,能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学科整合中发挥特长。如在教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时,我设计这样的拓展练习: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把你眼中的春天画一画,再写下来,看谁眼中的春天最美丽!学生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头脑里浮现着一幅幅多彩的春景图,跳跃着不少描写春景的美词佳句,心中也萌生出运用这些词语的冲动。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的气息,聆听春的旋律,发现春的多彩与多姿,这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啊!之后的画画、写话充满了童趣,他们那稚嫩鲜活的语言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惊喜。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巧妙地实现了写、画的整合。
二、添加“调味品”,凸显拓展的趣味性
1.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进行苏教版第四册《学棋》的教学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了文章的三个主要人物:秋、专心致志的学生、走了神的学生,让他们面对着文中的人物,利用采访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感受:你想学习谁?学习他什么?你又想批评谁,为什么?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学生既能受到读书要专心致志的教育,也能体会到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2.在收集资料中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及各种课外读物中广泛寻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潜移默化中增加阅读量。例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傣族人的资料,以及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又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找来了大量的资料,不仅了解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还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斗牛节”,藏族的“雪顿节”……
三、激发想象力,实现拓展的创造性
1.课文内容扩写。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作者没有写出的内容写出来。如在学了《会走路的书》一文后,可提问:“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见到了驯鹿的爸爸,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续写课文。又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文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2.学着课文写儿歌。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想象的训练,再落实到说和写的练习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儿童诗写“我”在令人神往的夏天想变点什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欣赏夏天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学着课本上的儿歌写一写。学生写出:“我想变一只蜻蜓,在荷叶上轻轻地点水;我想变一只青蛙,为庄稼捉害虫……”
阅读教学要走出“多劳少得”的低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拓展练习题的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拓展训练中得到发展。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