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作的方法教语文

2015-01-14 18:41杨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越

[摘 要]阅读与写作应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对过渡句段、特征刻画、关联词、对比手法、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解析、模仿与训练,并结合其他文本的仿写练习,使学生在习得并巩固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实现了对文本阅读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选录的一篇精美的散文,文章简单易懂,作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那教材编者选编这样的一篇文章目的何在呢?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方法,这些写作方法的习得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发现作者写作的方法,体会其表达的作用,进而感悟写作特点,并指导学生模仿运用,做到真正地学语文。

一、删删减减知过渡

文章的各部分总是靠过渡来连缀的。理解好过渡段,就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使文章更加富有“黏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过渡段:“这是两棵樟树……”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少了这个过渡段后文章衔接就不太紧密了,从而了解了过渡段就是夹在中间既总结上文的内容,又为下文做一定铺垫的文字,是使文章更协调的过渡性的句段。然后教师总结:“这段话叫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板书:使用过渡结构紧凑)

二、圈圈画画认特征

指导学生习作中,我们常常要求他们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而作家茹志鹃笔下的樟树,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如何引导学生挖掘体会呢?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圈圈画画认特征,通过交流发现作者是从“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等方面来描写樟树的。进而教师总结:“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勾勒事物的形态,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方法,会使物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板书:抓住特征勾勒形态)

三、说说背背解关联

关联词可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准确地使用关联词语,也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中的一大亮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中的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包含了几个意思,然后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句式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于这句话中关联词的感受更加深刻,进而鼓励学生:“你们真了不起,就这样轻易拿到了写作的第三个锦囊:巧用关联表情达意。”

四、读读议议映对比

本课中,作者为了凸显樟树的特质,把石榴树的容易招虫和樟树的驱虫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这样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应该让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中逐渐明晰。学生在默读、交流中就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拿石榴树的容易招虫来和樟树的驱虫进行对比,从而衬托出樟树的可贵之处。这就是写作的又一技巧:恰当对比彰显品质。

五、赏赏评评悟喻人

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能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借物喻人,借樟树赞誉宋庆龄这样的人。要使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借物喻人,必须要降低坡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引导他们在相关的资料中赏赏评评,逐渐厘清写法,达到目标。

在学生诵读宋庆龄的两个小故事的资料后,教师引导:“宋庆龄和樟树还有一个相似之处,一个精神永存,一个香气永存。这里作者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写作方法已经呼之欲出,一起来读这段文字。”

出示: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一体。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样可以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升华主题)

七、仿仿写写化运用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更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作者的写法并进行仿写,从而帮助他们打开写作思路。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拓展阅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然后让学生借荷花、小草等物体展开一段借物喻人的小练笔。这样的随堂练笔或课后作业,能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思路、习作方法等,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