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莲
[摘 要]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活用插图,能使课堂导入更生动有趣,能巧妙地解释课文疑难,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而直观地感受文本描绘的方位,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课文插图 妙趣横生 活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09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一、活用插图,趣味导入
学习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邓小平的了解,我借助课文标题处邓小平的插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站到底”的游戏模式导入。
师:今天我们模拟“一站到底”来答题,让你过把瘾,怎么样?(生欢呼)
师:第一题,图上的人是谁?(出示邓小平插图)
生1:(不假思索)邓小平!
师:第二题是一道选择题。1997年7月1日,我国采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使一个被英国强行霸占了一百多年的城市顺利回归祖国,这个城市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生2:B.香港。
师:第三题还是一道选择题。邓小平被誉为( )。
A.新中国的缔造者 B.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生3:不是很确定,我选A吧。
师:(更正答案,借机简单解说“改革开放”,转而过渡到学习课文)可是,就是这位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的伟人,却于1997年2月19日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997年3月2日,根据邓小平爷爷的遗嘱,飞机把他的骨灰撒向广阔的大海,他将在——大海中永生!(提示学生齐读课题)
图片的形象性让学生对人物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加上问答形式,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进了对人物的探究中,为后面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做好了铺垫,使学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二、活用插图,巧释疑难
活用插图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中的疑难,特别是古诗文中有些生僻的词语或事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便能一目了然。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课本中专门有一页描绘词意的插图,引导理解词意时,我就利用了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首词,并在每一行标上序号,根据词的描述,结合课本插图,看看它们分别在图上哪些地方找得到,把序号标在图上,然后同桌之间合作说说看到的村居景象,不能理解的提出来。
(生读词,给词句标序号,根据词的描述看图,然后同桌交流)
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不由自主地学。让学生在图上标出词句,能促使学生图文结合,揣摩词意。此时,教师只需解决学生的疑难,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即可。
三、活用插图,理清脉络
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有些课文,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就能变难为易。
如苏教版五年级《天火之谜》一课,主要内容是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要求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并复述。复述课文最难的就是讲清楚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它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利用插图,说一说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注意讲清楚每样材料的作用,有疑问的地方,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请记下来,等一下听听别人怎么说。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之后,教师指名学生对照插图讲实验过程。师生共同理顺实验的过程,并适时讲解词语以及学生弄不懂的科学知识)
有了课文插图的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描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于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以及作用更清楚、更明白,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四、活动插图,巧明方位
苏教版四年级课文《早》中,作者对于三味书屋的描述和学生通常观察地图的常识并不吻合。如果教师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实物的位置,体会作者观察的顺序,则能对书屋的方位一目了然。
师:请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并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图上找到相应的摆设,了解书屋的方位。
有了插图做索引,学生很快根据“圆洞门”知道了插图右边这面是书屋的南墙,并想象到上面题着“停云小憩”四个字;根据“一幅画”知道插图正面是东墙,由此很快知道了东北角在什么位置,哪一个是鲁迅的书桌。巧用插图,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知识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总之,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愿意悉心揣摩课文插图,努力挖掘插图的内涵,并把它巧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小的插图就能“活”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因此更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