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广
【摘 要】想学、乐学、会学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有先后之分,又互相影响。要使学生快速的进入这一模式,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很难达到,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并且不断的关注,不断的扶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想学 乐学 会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14-01
笔者从教十多年,在教师队伍里算是“小学生”,怀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负责,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在应试教育下,学生成了“做题机器”、“考试机器”。月考、过关考试、模拟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考试像走马灯似的周而复始地运作着,学生们回回都紧绷着神经如临大敌地应对着。课内课外有背不完的概念、知识点和公式,有应付不完的题山题海,回到家还要听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甚至是责骂:好好学习吧!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你成绩下降了,马上被淘汰了!……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们苦不堪言,压力很大,有的学生只知道机械地做题,忽视了其它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缺少方法,缺少兴趣,学习效率极低;有的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放弃了学业。每当想到这些,我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有没有一种“低消耗,高收效”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学习模式呢?从实际出发,经过多年的探讨,我总结出六个字的学习模式——想学、乐学、会学。
首先是想学,它指的是学生内心愿意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态度问题。它是步入下一层次学习的前提。我接触过一个学生张某某,上课无精打采,头也不抬或者干脆趴在桌子上,作业从来不交。一次问他为什么不交,答曰“我不会”。我当时并没有发火,只是说了句“不会可以问嘛!”他不置可否。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上课,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结果几乎没有学习效率,主动学习为零,不仅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就连一般的课本和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很特殊,父母离异,基本上不管他。我觉得孩子很可怜,就经常的找他交谈。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学习是为什么而学,既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老师,而是为了自己;上学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出国,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尤其是告诉他一些客观因素如人生中的不幸可以看成是对你的考验……我又联系了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帮助,他想学了,有了学习的动力,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这个事例看出:想学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而学,就是要有学习目标和方向,这样才具备学习动机。中学生尤其关键,有了中学时代的想学,将来就为终生学习愿望打下基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才会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于己于社会都是有益的。
想学就一定能学好吗?不一定。想学只是学习层次的第一个层阶,下一个层阶是乐学。乐学就是要有学习兴趣,就是以学习为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更主动的学习,才回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不断努力,并且从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很多科学家、发明家就是因为对身边的现象和某些问题产生了好奇,有了兴趣,才会忘我地探索研究,最终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乐学呢?就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找到兴趣点。有一个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还可以,但是运用知识能力不好,知识延伸更不行,尤其是学到电学中的电路时更是一窍不通,他本人也愿意学,也非常用功,就是效率低,理解不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和他沟通了一下,把一些电学器材像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池等让他单独作实验,两个星期下来,他明显有了进步,找到了学习乐趣,我听他说在连好电路,灯泡亮的同时,他兴奋的跳了起来。后来,他的电学知识学得非常好,还参加了物理应用知识竞赛。实际上每一个知识都有兴趣点,最好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如果发现不了,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引导。找到激发自己乐学的兴趣点,水到渠成地探究知识,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做起来也就轻松了。
乐学可以保证学生能学会,但学生不一定做到会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两字一颠倒,相差很远。正像一位教育家说的“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会学指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技能,体现出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既可以整体全面考虑,也可以局部突破;既可以逻辑推理,也可以发散思维;既可以传承经典,也可以自主创新。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比如在课程学习中,课前做好预设和探究,好的预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学习中抓住重点和难点,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失,心中有数。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和巩固,不会自我总结的学生是不会进步的。我曾经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森林里,要从甲地到乙地,一个人费尽千辛万苦,披荆斩棘终于到了。是不是代表他可以开始满足了?当然不是,他应该仔细观察地形,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没有问题,想想有没有其它方式到目的地,有没有一条更快、更便捷的道路可走。例如发明家爱迪生先生有一次让他的助手去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他的助手找来了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各种测量仪器,用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测出来了,结果爱迪生对助手的方法并不满意,他拿过那个灯泡,走到水管前直接将水灌进去,再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筒读数,测出来灯泡容积只用了两分钟,他的助手佩服的五体投地。学习当中碰到的问题何尝不是如此呢?遇到问题不仅要找到解决的方法,还要探究知道多种方法,尤其要选择出最好的方法。长时间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谈得上乐学。
想学、乐学、会学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有先后之分,又互相影响。要使学生快速的进入这一模式,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很难达到,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并且不断的关注,不断的扶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旦学生主动去学习,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压力才能变成动力,主动学习才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乐趣。常言道:兴趣爱好高于责任感。学生有了高于责任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会把学习看成苦差事吗?正如明朝大文豪宋濂所说“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相反,他们肯定会感到乐在其中。长此下去,一种“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的学习模式必将取代被动的“要我学”的学习习惯。如此,学生不致于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相反会成为将来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