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摘 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整个学习环节的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时开始!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课前预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就从小学生语文预习现状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预习现状;预习兴趣;预习方法;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过程。”而学生的预习就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是学生整个学习环节的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可是,在当今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中,大多数孩子预习兴趣不浓,预习能力较差。这些日益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绊脚石。
一、预习现状
(1)来自教师声音:让他们预习,他们根本不去预习,预习了跟没预习没什么两样,效果甚微;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学生不会预习,独立阅读能力无法提高。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
(2)来自学生的声音:预习课文,我不知道预习什么,也不懂如何预习;老师今天布置预习课文,今晚就等于没有作业,我们可以好好玩了;预习作业还不就是简单地读读课文,或从身边辅助资料中抄一些段意、句子含义、中心思想吗,一点意思也没有。
(3)来自家长的声音:预习作业我们怎么来检查呢?我问孩子有没有看过明天上的课文,他说看过了,我也只能让孩子读一遍课文给我听,别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检查了。
以上种种声音让我感觉到预习已经形同虚设,教师、学生、家长对预习失去兴趣。因此,设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已经成为我们教师首要解决的一大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呢?
二、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策略
(1)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预习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时,预习就不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他们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
(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要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今后的预习工作。
(3)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保护预习兴趣。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光口头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
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老师又应該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三、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查阅。预习课文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词意;可以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比如: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还可以上网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作者介绍。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圈画。学生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读过的书留下读书符号,做到圈圈、点点、写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科学的阅读习惯。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
(3)批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那些让人有感触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对经过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处则要做些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2.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目标要求,培养自主能力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预习后的收效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性,不能随意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制订难易不同的预习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有所收获。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教师重视课前预习,充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并给予精心指导,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当预习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老师无奈的任务,那预习就必然会成为语文学习这个大“交响乐”中充满活力的快乐“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