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翠凤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主题班会的操作目标和手段,研究其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主题班会是日常班级教育的活动形式之一,班级建设也是每个班主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如何把主题班会的作用最大化,获得最大教育功效,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主题班会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35-01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必修课。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所谓群体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等。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素质教育的铺开推广形势下,主题班会的多形式、多主题、学生参与程度高等等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凸显。目前多数学校都重视主题班会课,不允许将班会课挪作他用。主题班会课在建立班级氛围,搭建团体沟通桥梁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将主题班会的作用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加强和放大,以取得教育意义最大化。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资源文献的考察和探究,获得相关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班级主题班会的召开情况,获取第一手信息,研究和论证本文的结论和观点。
三、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校的行为,主要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在具体的形式运算中获得知识,在群体生活中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和榜样作用的影响,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主题班会课,可以由教师选定主题,班委会共同协作举办,既突出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目的,也凸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贴近学生需求,搭建学生沟通平台的课程,颇受学生的欢迎。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主题班会课的形式种类不断更新,操作过程更具有社会时代性,更符合学生的成长心理需求,形式也更加活泼生动,既能达到教育灌输目的,也能起到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作用。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需要有自己群体意识来支持班级成员的行为,为班级提供凝聚力和创造力。班级凝聚力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班级的行动力和班级成员的响应力。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将学校里面两个班级作为观察對象,A班级经常利用主题班会课时间开展学生集体生活教育,让学生自发组织活动,让学生领袖号召参与;B班级不常开主题班会,经常占用主题班会时间进行自学和老师做思想教育。以一个学期为周期的观察,两个班级所呈现出来的集体凝聚力有很大差别。1、A班级在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时动作迅速、一致,而B班级则存在拖拉现象。2、A班级的班委会和班级领袖具有较高的号召力,能不借助老师的力量组织和号召班级活动;B班级的班委会号召力则一般,在同学中得到的反应不够积极、迅速。3、在对外维护班级形象方面,A班级的学生在外保持较高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对任何有损班级荣誉的事情都比较敏感并及时进行集体荣誉的维护;B班级虽然也对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感到反感,但并无后续的维护行动。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主题班会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发挥主题班会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依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考虑:
(一)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更多的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自我需求和自我表现融入到班会课中,才能使班会课贴近学生需求,使班会课成为学生所需,为学生所用。
(二)强调榜样的作用
在主题班会过程中树立榜样,以符合主题标准的学生作为榜样的代表,强化榜样的优势,树立榜样在群体中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扩大班级影响。
(三)注意同辈群体的影响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辈群体,同辈的言行、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对个体产生很大影响。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主题思想在同辈群体中的传播和影响,只有被同辈群体的大多数接受的思想才能逐渐影响个体,使个体发生改变。
(四)结合教育所需,寓教于乐
学习与班会的一切目的在于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在于教育学生如何树立集体价值观,如何组建团队和发挥团队作用。主题班会的宗旨亦不可以偏离轨道,只不过形式可以多样化、活泼化,但也需结合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进行。结合时下社会背景和学生需求,将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课在建立班级氛围,搭建团体沟通桥梁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和把握主题班会的功能,使主题班会在班级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育资源最大化,已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