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平,杨一玲,谢 磊,刘祥禄,邓庆庆,刘朝清,陈顺安,韦丽芬
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证候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潘有平,杨一玲,谢 磊,刘祥禄,邓庆庆,刘朝清,陈顺安,韦丽芬
目的 探讨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症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血压、症状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血压、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估。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有显著降压疗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
高血压病;七味降压方;肝阳上亢;阴虚阳亢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西医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以下几种:利尿剂、中枢交感神经阻滞剂、周围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对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和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并与单纯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做随机对照观察。
1.1 临床资料 将120例符合2012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及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证或阴虚阳亢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2±10)岁;病程6月至22年;高血压分级2级39例,3级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4±10)岁,病程10个月至24年;高血压分级2级42例,3级1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疾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七味降压方,组方:天麻12 g,钩藤30 g,石决明36 g,牛膝18 g,桑寄生24 g,龟板30 g,鳖甲30 g。每日一剂,2次分服;培哚普利4 mg,每日一次,晨服。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一次,晨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须停用其他降压药物至少一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测量 每次血压测量前患者须休息5 min~10 min,用同一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在固定时间由专人测量,选其固定体位测量血压3次,取均值为当次血压值。
1.3.2 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测量 临床症状采用半定量记分法,治疗前后每周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变化,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介于中间者分别记1分、3分、5分,填入临床观察表中。生存质量测量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简化表,与症状观察同步进行,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治疗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并发症)随时记录,严重时终止治疗。
1.3.3 相关理化检查 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检测患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1]。
1.4.1 血压疗效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压缩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2 证候疗效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1 降压疗效 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证候积分(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6022.20±9.05 4.13±4.341)2)18.07±8.492)对照组6021.50±8.407.07±9.151)14.43±7.2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 生存质量总评分(见表2) 所有患者均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120分,无脱落及失防病例,完成率100%。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6057.95±9.9180.43±5.251)2)22.48±9.222)对照组6063.85±10.7976.63±7.971)12.78±9.77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基本病理在于阴虚阳亢,进而导致风、火、痰、虚、瘀的产生及气血升降失调,病位主要在肝、肾。
天麻钩藤饮正交Ⅰ方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减轻高血压大鼠大血管中膜的损害,抑制血管重塑,与培哚普利及天麻钩藤饮原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左心室重塑也有抑制作用,与培哚普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天麻钩藤饮、正交Ⅰ方均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七味降压方是方显明教授在其正交1方(天麻、钩藤、牛膝、石决明、桑寄生)的基础上加上龟板及鳖甲两味药而成。方中天麻性味甘平,平肝熄风,钩藤性味甘凉助天麻平肝熄风,共为君药。石决明与前两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桑寄生补益肝肾以制肝阳,而龟板、鳖甲则增强滋阴潜阳作用,共为佐药。药理研究证实,天麻及天麻密环菌菌丝具有降血压、减慢心率,舒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的作用[3];钩藤及其生物碱能抑制细胞外Ca2+经电位依赖性Ca2+通道的内流,抑制细胞内Ca2+释放,此作用与经典钙拮抗剂相似;桑寄生能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起到降压作用,另外还有利尿镇静作用,可协同降压;川牛膝提取物有显著降压及利尿作用。龟板具有增加冠脉血流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鳖甲可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本临床研究表明,运用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方面,比单纯使用培哚普利效果更显著;在症状改善方面,亦比单纯使用培哚普利疗效更显著。
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是治疗高血压及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两药协同作用的降压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方显明,朱志华,郭艳艳,等.天麻钩藤饮正交方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血管内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173-1175.
[3] 黄泰康.现代本草纲要(上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80.
(本文编辑 王雅洁)
2012年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No.201218143)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中医医院( 广西钦州 535400)通讯作者:杨一玲,E-mail:yiling1323@163.com
R544 R25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1.006
1672-1349(2015)11-1264-02
20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