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
摘 要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很多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技术上都向未来提出种种可能的概念性设计观念,这就激励着各个行业的设计师们在其设计领域里敢于开拓创新。然而,创新对于设计师们来说最根本的思维模式是去打开新奇、异于现成的种种灵感。求新异就是引发设计灵感的前奏,以及实现设计功能、设计价值的主韵律。
关键词 设计 雷蒙德·罗维 灵感 创意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nnovative Different Intentions in Design Thinking
LIU Xi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day, many industrial products in the desig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have made the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conceptual design ideas, which inspired the various sectors of the designers' dare to explore innovative in its design field. However, the term innovation for designers' most fundamental mode of thinking is to open new, different from all the ready-made inspiration. Innovation is caused by different design inspiration prelud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sign features, the design value of the main rhythm.
Key words design; Raymond Loewy; inspiration; creative
设计的人群也就是设计师更需要有新异性和突破性的想法,这种想法称为创意,然而创意的思源称之为设计灵感,其本身的具有随机性、瞬间爆发性和瞬间消失性,也就是说灵感的到来较为随性且稍纵即逝,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在设计一个方案的同时,不但要善于捕捉奇妙的设计灵感,挖掘好的创意,而且,在好的灵感出现之后,设计师也能将其与设计方案中所有的功能设计条件相互融合,并且能把控和采用好该灵感。但此篇文章所探讨的是设计初始过程中设计灵感爆发与到来之前的求新异意向,当然这种求新异意向也仅为引发设计灵感的各种意向之一。
1 求新异,引发设计灵感的前奏
有句设计术语叫新异即新意。
首先,一个好的具有新异的设计作品是一个能将一个主题设计成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并且能够吸引观众打动人心的作品。那么,如何将“异”这个字展现到设计中去,这就要究其到设计求新异的意向中来了。在此笔者只能粗泛地将其归纳为:被动性,主动性,中性的求新异新的意向。
对于多数设计师来说,其所要做出的第一设计行为就是改变或是破坏。在此,改变和破坏的前提就是对他人所做出较好的设计成品进行收集,并且懂得如何去借鉴作品中较好的设计元素应用到自己将要设计的作品中去。也就是说,学生在为某一个设计主题开始展开想象之前,多数情况下是针对这个主题去网上搜寻他人所做出的相关设计成品,在发觉有好的作品资源时,他们将其收集起来并且在将这些设计作品中自己认为可借鉴的部分,加之自身的想象力对其进行改变和破坏变其为自己的设计所用,在此,笔者针对就此求得的设计灵感求新异意向,称之为被动的意向。此求新的意向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求不同,没有太多的真正的新异。
然而,相对较为主动性质的引发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方法也许是在其面对某一个设计主题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学习阅历(特别是对设计元素当中点线面的独到理解)、工作经验、生活经历来进行独自发散性想象创作,这种创作可能是完全脱离对他人的设计参考,而纵横在自己的设计思维的宇宙中捕捉那束灵感之光芒,笔者将这种引发设计灵感、求新异求新的行为归纳为主动的方法。此类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虽不能排除会出经典设计作品的可能,但不去阅览和借鉴他人的设计作品,尤其是设计大家们的设计名作,而是仅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孤行在唯我的设计疆域中,久而久之,这样完全抛开设计经验论的设计师,恐怕其个人的设计思维将会陷入到闭门造车式的模式中去,这样自以为是、曲“高”和寡地去做设计是极其危险的。
在做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太习惯借鉴、改变、破坏他人的设计制作变其为我所有的设计人,也会将自身的设计思维形成一种相对固态化的模式,也很可能成为设计行业中的一名搬运工。所以,作为一个从事设计行业的工作者,一定要将自己的设计思维训练得灵活变通、懂得举一反三,这就是为什么要求设计师要将知古通今预未来的设计思维铺垫在求新异的设计意向之下,设计,亦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为触发设计灵感之前的中性求新异新的意向。
2 求新异,实现设计功用的主韵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却又远离生活。而设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隶属于艺术范围之内的,但是,设计这门艺术的分支却好像给予我们一种它是源于生活,美化生活,更贴近生活且具有非常强大功用性的印象。如果要去找到一个形容设计的功用性的词汇来形容其主要含义的话,设计的功用性犹如一曲让人的悦目悦耳悦心的乐章,而这曲乐章的主韵律,就是:新异。endprint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证以上观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多接触到的设计类型恐怕就是广告设计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广告的内容和载体多种多样。这里我们将单独举出电影商品广告的实例,因为设计和策划电影商品广告是具有很高风险性以及最直接的收益性的。其最大的风险性呈现在,多数电影商品广告是放在非常精彩的大片之前播出,那么在大片播放完了之后,也许几乎没有观众会记得和议论它,这类电影商品广告就显然没有什么收益性,广告投资商要承担其无收益的风险。但是,如果在大片播出之后,绝大多数观众们还会去议论它,那么它的收益性、成功性甚至比大片还要巨大。在电影商品广告中(特别是成功的电影商品广告中)的画面和言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向观众表达出对其广告意向、商品所承载的设计理念,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用意是告之观众:该商品与同类商品的新异个异性。众所周知,在看该产品广告的过程中,其展示商品的个异性的形式表现在它与其他同类品牌、造型、使用方式的各种不同。然而,这里也包括该商品广告的展示手法也有其独特的讲究,如幽默风趣性、闪耀多变性、对异夸张性等等。总之,广告商在用新异的形式和内容相互交替地向观众推销产品,让观众变为受众,这种种一切,皆源于广告的根本性功能:宣传。但这一切皆是源于广告设计师们的创作与策划。
综上所述,广告的最终目的在于它的营销宗旨,即用它与众不同的展示手法让观众们对电影商品广告的内容产生要去购买,一定要去购买该广告中商品的深刻印象。写到这里,看似将设计分割成为两条脉络,即广告设计和商品设计,其实不然,笔者在此是通过举出商品广告的实例来引证,不论哪类设计都需要很好的设计灵感,很好的创意,何况对于一个商品设计而言,其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就包含了其各式的广告设计、宣传。而设计的最大忌讳就是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个异性、新颖性就会特别让观众深恶痛绝,整个商品随之走向末路。试想,一个新颖绝佳的商品承载于一个惟妙惟肖的广告进行宣传,其商品销售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甚至无数倍,那么,如果让自己的商品通过广告展示在观众面前,不但让观众对广告的商品内容产生足够深刻的印像,并且对广告的形式还留有回味,甚至还有更多的期盼再遇感,显然,这个商品的整体设计就是极为成功的,然而整个成功的商品设计又源自于它的母体——设计师头脑中的创意,创意又是来自于灵感,灵感爆发之前的意向就是设计师对该商品设计的标新立异的追求,在此,笔者称其为个异性。若一个商品的整体设计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那层引发谱写该曲灵感的个异性就是这首优美乐曲的主体韵律。
3 求新异
在无垠的设计大道上,总会有传统和文化的路标时刻提醒着设计师们在做某一项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忘却该给这项设计标识出固有的地域文明、文化,可是该项设计如果是立志把其推向国际化水准,这里就会出现一个地球共有文明的设计蕴意存在,设计无国度无疆域无限制,笔者在此客观地引述一位设计界的泰斗——雷蒙德·罗维,他将自己的设计哲学归纳为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极度先进,却为人所接受)原则,并在他的所有创作中加以传播。在他漫长的设计职业生涯中,新颖、简洁、实用、充满活力的作品,从他办公室中源源流出。他无时无刻地在灌输他对设计创新、流线、简单化的理念,即“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并带动了设计中的流线型运动。
作为职业设计师,罗维在业界声名鹊起,竖立起旗手形象。他强调设计是为了标新立异,也是为市场运作服务,并带动了创新的好的设计才能占有市场的新概念。美国大萧条时期,好的设计与商业开始联姻,而罗维的事业也蓬勃发展。他凭借设计,赋予商品不可抗拒的魅力,使那些几乎没有购买欲望的顾客慷慨解囊。他所做的所有的设计作品、产品,都源于他对设计的要求:创新、流线、简单化的理念。
在他为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设计瓶形时,他赋予瓶子更加新颖微妙、更加柔美的曲线。“它(可乐瓶)的形状极具女性的魅力——这一特质在商品中有时会超越功能性。”罗维的设计在商业中获得巨大成功,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巨大利润。而可乐的经典瓶形亦迅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从雷蒙德·罗维的设计哲学中不难看出,求新异,是一位设计师敢于刻苦地、辩证地去领悟、吸纳和发现前人设计作品中所含蕴的设计思创本源——为寻根。求新异,是一位设计师用自我的设计思维大胆不羁地将未来把玩在引领潮流的浪尖之上——为进化。求新异,是一位设计师必须要进化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运筹与帷幄、唯推陈出新、以变应不变的设计本能——为传承。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张夫也主编.中外设计简史.
[2] 维克托·帕帕奈克 Victor·Papanek.为真实的世界的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3] 1949年10月纽约时代周刊.—— 雷蒙德·罗维 主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