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牢牢遵循“以学定教,依标施教”的相关理念。作者以“内在含义”“运用策略”及“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试就“以学定教,依标施教”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以学定教;依标施教;初中历史与社会;含义;运用策略;注意事项
一、“以学定教,依标施教”的内在含义及概念
1.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实际认知水准、课前预习情况、对于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及情感态度等基本因素,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修养良好的教学效果。
2.依标施教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必要依据。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灵活运用其先进理念的基础之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就是所谓的“依标施教”。
二、“以学定教,依标施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1.依据学情,确定适宜的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处在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之下,导致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一点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尽管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协调与合作,能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学习,但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分析、归纳能力,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甚理想。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专业指导活动。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公民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民主形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公民的积极参与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推进作用。
(3)关心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能自觉依法行使公民享有权利,履行公民应尽义务。
2.依据学教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这章内容中,笔者结合制定教学目标,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
(1)回顾我国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史实资料或者历史真实案例,对我国旧体制下的政治文明进行探究。
(2)感受我国的现代政治文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展开讨论,以此作为切入点,向他们讲解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3)鼓励学生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历史与当代政治文明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感受我国政治文明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巨大变化。
3.依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开展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社会与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教师应该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避免用单一标准或方法测评学生学业成就。倡导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明确评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依据这一指示,我在“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评价方法:
(1)口头讨论。要求学生在全班或小组内依据教师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活动,由教师提问并记录结果。
(2)学生自评。提供给学生完整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阐述或者回答进行自我审视、分析与评价。
(3)合作评价。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互相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学业成就时,能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运用“以学定教,依标施教”教学方式应当注意的问题
1.充分了解学情是前提
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实际认知水准、课前预习情况、对于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及情感态度等是“以学定教,依标施教”的起点;而学教起点的选择与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学教目标的实施与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从这层意义来讲,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以学定教”的首要前提。
2.制定教学目标是关键
教学环节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与此相适应,学教目标的制定同样也是“以学定教,依标施教”教学模式下关键环节所在。
3.必须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总之,我们初中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以学定教,依标施教”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吴玉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依标施教”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05).
作者简介:石美兰,女,本科,就职于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