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励学说起源、发展、完善于西方。激励属于管理的范畴,也是管理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20世纪以后开始成为学术界的前沿课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对于中学政治课堂学生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学习;激励机制
在国外,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19世纪,激励理论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服务于中小学教育。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为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励提供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空间。在国内,我国近代教育家虽继承和发展了激励教育思想,但大多局限于个案实践与借鉴推广的层面,或者停留于心理学的研究,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激励的策略却鲜为人知,很少有从学生学习激励机制的高度去分析,一般只从学校具体激励措施来分析,缺乏普遍借鉴意义。笔者尝试从中学政治学科角度,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课堂教学,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针对中学阶段这个心理断乳期,开展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探索。
一、构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激励机制
课前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构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中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课前,政治教师应积极传授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前自主学习,要辅以适当的肯定、鼓励;要给学生一个向上的目标,引导学生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特别在中学政治课堂中,利用学科特点,如,课前布置“新闻评论”“法庭辩论”“答记者问”等课前作业,让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根据课前作业成效,依据班级情况制订激励标准,将有助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
二、构建学生课中合作探究激励机制
中学生合作探究实际上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背景下,若能借鉴网络游戏人物级别的经验值进度,引入“经验值条”,以“经验值条”来度量学习进程,将成为激发学生不断肯定自我过程中的动力。我们知道:“经验值条”起源于RPG(角色扮演游戏)的衡量角色能力的一种标准,可以看作是游戏中角色经历的数字具现化,每次经验值积累积达到上限时角色等级便会提升,并带来能力的相应提升。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采取小组答题竞赛方式、通过巧布争议性议题开展辩论,哪人或哪组得胜,以“士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长、司令”“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大师组、宗师组”等类同“经验值条”来激发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构建课中合作探究激励机制。
三、构建学生课后个性化作业激励机制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具有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途径。”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对于不同的中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不同的要求和方式完成,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評价,即所谓的“个性化作业”。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个性化作业”的运用更能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人人需要激励,政治教师可以奖励成就,不惩罚失败。一个个小的奖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如,采用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不同的年级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等。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之处,作业的提交可以多元化,听、说、读、写交替使用,有助于良性循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同时很好地掌握中学政治知识。
四、构建学生及时反馈效果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一整套中学生学习激励机制,对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及时反馈将对整体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政治课堂的及时性反馈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应公平、公正,不能带有偏见性。及时性反馈是基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的一种反馈方式。例,在政治科教学中,我们政治老师可以建立学生个体学业成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分析,通过及时反馈,进而矫正,构建出一种新的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总之,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为制订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需要广大政治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激发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紧紧围绕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责任、学习挑战性、学习成就感等,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加强动态监测,从而真正构建起中学生学习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管理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彩霞.双因素理论在人本管理中的运用[J].管理参考,2007(03).
作者简介:李猛,男,1978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研究方向:中学政治。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