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资本视角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2014-12-26 14:49杨玉佩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学校文化

杨玉佩

摘  要:学校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需要积淀与发展。以学校文化资本的视角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凝练精神理念积淀文化资本,以文化活动内化文化资本价值,整合家校资源,拓展文化资本价值,能提升学校文化的价值,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本;学校文化资本;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2-0058-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资本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兴起,也逐渐引起全世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学校文化资本正是伴随着文化资本理论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并日渐进入学界的视野。陈国民综合各方研究,将学校文化资本定义为: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资源的总和(它包含了各种学校文化能力、学校文化产品和学校文化制度等),并且这些文化资源在未来可以为该学校带来价值增值。[1]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正在进入以“文化取向”为主流的特色学校建设新时代。学校文化资本理论将学校文化视为一种资本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文化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学校文化的累积发展。将学校文化资源视为一种资本,通过建设学校文化资本实现学校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并从中不断实现文化资本的增值和文化的多元创生,最终实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这一本质目标。这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以下,笔者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作一探讨。

一、凝练精神理念,积淀学校文化资本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其创办于1956年,先后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和华南农学院联合创办,几经变迁,1985年交回华南理工大学,更名为华南工学院附属小学。2013年,学校整合资源,由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改组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分设初中部、小学部。学校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拥有优越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学校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回应时代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整合与利用文化资源,形成了自身的学校文化资本,并在积淀中不断发展。

作为组织体的学校,本身具有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文化资源。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精神理念、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物化形态,即校园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其中,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在精神层面体现着学校文化资本变更和流动的过程,也集中反映着学校文化资本积累和发展的方向。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远志,乐学勤行”的校训和“笃学、善思、明理、求新”的学风,不断积淀自身文化。

2009年之前,在轰轰烈烈的学校特色建设大潮中,学校将办学重点放在规范化、树品牌上。学校确定了“全力打造省级规范化学校,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品牌名校”的办学目标,遵循“个性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新视角、大气魄、高品位”的办学方针,全面培养“充满活力,具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艺术修养、创新智慧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其后,随着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和深刻认识,学校对办学理念和目标作了调整和补充,赋予办学宗旨更加丰富的内涵:“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办学方向上,以“幸福文化教育”为主导,以“共建共享和谐幸福附小,努力打造师生幸福家园”为目标;将“进一步深化幸福教育内涵,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具有个性风格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附小人的幸福感,把学校办成“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满意”的幸福摇篮。由此,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围绕以上办学理念,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优质资源,逐渐形成了“时代文化育人,信息素养见长”的办学特色。

有了多年的文化资本的积累,2013年,学校改组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增设初中部。同时,在秉持原有校训和学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办学理念调整为“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奠基”;涵养“文明、和谐、求真、向善”的校风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富于创造的现代公民”,建设“高质量、有特色、优质化”的现代化学校。

二、创设文化活动,彰显文化资本价值

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表现为具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形态。其中,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但文化资本的积累需要时间,而且只有亲力亲为才能获得。[2]

基于此,以学校场域为研究前提的学校文化资本同样可以表现为具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形态。具体化的学校文化资本即学校的精神理念;客观化的学校文化资本即学校的资源设施和文化产品,表现为校园环境、图书馆、校园网络配置等,文化产品则包括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活动和作品等;制度化的学校文化资本主要指学校的制度导向,如规章制度、决策制度、组织结构等。

文化资本的首要层面在于具体化文化资本。布迪厄指出,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只有通过特定的个人才能得以体现,其积累通常要花费行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因此,对于隐藏在学校组织当中的文化资本,只有通过教育者推行教育实践、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学校要将精神理念传达给每一个成员,使生活于其中的人表现出这一精神理念支配下的行为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文化资本具体化。而活动正是传递学校文化,彰显文化资本价值的重要载体。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形式,让师生感悟学校的价值追求,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激活文化资本价值。例如,学校系统设计学科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每月一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涵盖畅想、励志、公益、读书、劳动、环保、孝道、健体、规则、爱国、安全、感恩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借由诸多文化活动,这些习惯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布厄迪所说的“惯习”[4],即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学校还开展“我给母校建一言”网络调查活动,票选“我最喜爱的学校活动”“我最喜爱的校园景点”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真情迸发的乐园。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惯习,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健康成长。

此外,学校开展了“感动附小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并将“自强、责任、博学、阳光、科技、俭朴、环保、体育、艺术”等元素纳入评价标准,将“明德远志,乐学勤行”的校训和“笃学、善思、明理、求新”的学风融汇其中。让学生自主选出心中的榜样,树立身边的精神楷模,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将榜样人物资料布置在文化走廊上,每天,学生从“榜样”身边经过,都会读到“榜样”在附小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状态,而校训和校风的精神内涵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在行动中践行。

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沉淀。当学校通过激发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文化所积淀的知识和修养真正成为行动者精神与身体的组成部分, 进而转换成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时,这种“身体化”文化资本能够投资于各种市场(学校市场、学术市场、社交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并获取相应的回报。[5]对于学校德育而言,这种“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回报就表现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整合多种资源,拓展文化资本价值

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家校协同教育理念的实践表明,学校与社区、家长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进社会认同,进而会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学校整合社区、家长资源的行动,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流动而不断更新,由此不断积淀、更新学校文化资本,拓展学校文化资本的价值。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身处高校林立的天河区,拥有众多高校教育资源。学校依托优质的家长和社区资源,探索以“科学家进校园、爸爸妈妈进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三条路径,整合资源,拓展学校文化资本。

例如,华工Fresh环保协会每月定期到学校开展公益活动,宣传绿色知识,以贴近社会生活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环保意识。学校定期邀请华工、中大等高校专家和教授开展科普教育,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他们用形象的图片和朴实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近科学,激发科学探究热情。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深入校园生活,让家长近距离了解校园生活,感受学校文化。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会在网上认真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加强网站建设,开始专栏宣传优秀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典型事例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开展“百名好家长”评比活动,邀请“好家长”作经验介绍,并将典型的育儿经验挂在学校网站与家长分享。

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正如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启明星之歌》所唱,是一个“快乐的城堡,智慧的城堡,启明星从这里幸福启航!”每当周一升旗仪式上,师生唱响优美的旋律,幸福就洋溢在每一张脸上。漫步校园,满目皆是赏心悦目的景象:劝学墙、假山石、戏鱼池、名人格言、学生书画等都洋溢着幸福的意蕴。《启明星之歌》不时在校园回荡,置身其间,一种“身在此园幸福生”的感觉油然而生。学校文化资本这一视角的引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国民.学校文化资本的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0(8).

[2][3][5][法]布尔迪厄.当代思想家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193.

[4]Bourdieu.P.The Logic of Practice[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0.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64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学校文化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