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燕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音乐系,山西太原030002)
钢琴协奏曲是钢琴与乐队之间以协作对话关系呈现作品内容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这一形式颇受各个时期音乐家的喜爱,同时也是伟大音乐家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57年艺术生涯中一部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里程碑式作品。该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音乐精神,鲜明地展现了贝多芬的音乐思想、创作手法的变化与发展,其大胆革新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的结构处理,为后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树立了新榜样。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其织体语言丰富、调性转换频繁,其长度、精致与丰富性在那个时代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它通过富有强烈对比的戏剧性,复杂多样的演奏技术技巧,表现了作者与旧势力战斗的坚定信念,以及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音乐语言的描述时而果敢,时而充满了憧憬,有交织、冲突、甚至对抗,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紧迫和内存的抑制力。
本文将从力度对比、四度音程、装饰音、音阶的表现四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以求在其中寻找更好的技术状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贝多芬在第一乐章中,为了在声音上达到强烈的戏剧性对比效果,大量地运用了极强ff到极弱PP,以及渐强crese到渐弱dimin的力度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乐章的戏剧性变化,增强了音响效果。
1、极强ff到弱P的变化。如:第一乐章乐队呈示部15小节ff力度与17小节p的鲜明的强弱对比。(见谱例1)
谱例1
2.突强手法的运用。如:37小节—45小节切分 节奏中sf力度的运用。(见谱例2)
谱例2
3.突弱手法的运用。如:48小节从强音突然转 弱fp的运用。(见谱例3)
谱例3
4.乐队与钢琴的强弱对比。如:第177小节—178小节的乐队的f力度的肯定语气与179小节—180小节的钢琴优美歌唱的p奏形成对比。(见谱例4)
谱例4
5.渐强、渐弱的逐步变化。第一乐章的尾声437小节~438小节16分音符琶音的下行渐弱与随后439小节~441小节的上行音阶的渐强。(见谱例5)
控制好力度变化有两点,一是把作品中的力度从ff到pp安排好,要做到层次分明;二是在演奏中,内心要对乐谱中力度变化做好提前准备。比如谱例3中fp的运用,心中要有预知,情绪急转,力度也要跟随变化。
第一乐章中,集中的音程演奏篇幅虽不长,但贝多芬为了表达激动、兴奋的情绪,右手运用了三个小节的四度音程连奏,呈现出急切、丰富的音响效果。这对手指动作的准确性、声部的要求很高。因此,手位的把控、突出旋律声部、整齐连贯地连接成为这一部分的练习重点。(见谱例6)
谱例5
谱例6
1.手位。掌握手指对音程的指距感是保证演奏音程准确性的关键。可进行两个一组四个一组八个一组的分组练习,也可合并成和弦练习。
2.突出旋律声部。在演奏中旋律声部,即外声部的音符音量要大于内声部的音量,在手指触键时要尽可能地把手掌倾向于旋律声部,使得旋律声部的手指获得更多的重量,清晰的把外声部演奏出来。
3.整齐连贯地连接。整齐连贯地连接是双音演奏中最难的技术。一般来讲,弹好单个的双音并不难,但是双音之间整齐连贯地连接却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快速演奏中的精准连接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做到这一点,手指灵活、敏锐、整齐地动作是前提。即手指触键的敏锐度要高,不能迟钝;快触键快离键是要领。手指在快速触键后要同时快速离键,四个音的连接要很好地密合在一起,不能有缝隙;四个手指同时演奏状态是关键,即演奏着的双音与下一组双音的提前准备要同时存在。此外,还要注意双音演奏中手腕上下的辅助运动与乐句演奏的歌唱性。
延承自巴洛克主义时期的装饰音写法,发展至古典主义时期奏法基本固定,其用法越来越多样,色彩变化也越来越鲜明。这一乐章中运用了颤音、回音、倚音、波音四中装饰音写法。第一乐章中颤音的运用分为两种。一种是长颤音,以219小节—224小节为例;一种是短颤音,以120小节为例。在颤音演奏中,声音的清晰、颗粒、均匀最为重要。短颤音虽然时值较短,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倚音结合,就很容易产生声音发紧,手指僵硬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放慢速度,扩大节拍,均匀分配节奏与音符,充分调动手指能动性的练习,最终达到均匀颗粒的演奏。长颤音时间较长,尤其是219小节—224小节长达12拍之久,能够持续的演奏,手指的耐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中,可采用以下两种巧妙的办法,结合手指耐力进行训练。一种是变换手指的演奏方法,即在演奏中不影响声音的连贯性与均匀的前提下,采用13指、12指、24指、34指、35指的轮流变更演奏。一种是双手结合演奏的办法。(见谱例 7、8)
回音、倚音、波音都是较短时值的装饰音,从演奏上讲,这三种装饰音都要求从被装饰音符的拍子上开始演奏;演奏速度要快,声音要巧;在倚音与颤音组合的部分,要注意节拍的紧凑与均匀。这一乐章中丰富多彩的装饰音为音乐穿上了华丽的衣裳,在乐队浑厚音响的烘托下,钢琴的声音变得巧妙,活泼与精致。
“音阶弹得好是件真正美好的事,但很少人能把音阶弹好,因为他们音阶练得不够,因为音阶在钢琴弹奏中是最难弹的”。第一乐章呈示部中包含有调式音阶与半音阶两种音阶技术。这些快速疾驰的音阶,成为第一乐章中最重要且着彩的技术训练。其一泻千里恢宏的气势,流畅的音乐美感,另听者感觉愉悦与快意。(见谱例9)那么,音阶演奏需注意以下五点:
谱例7
谱例8
谱例9
1.颗粒清晰。清晰的跑动是质,它是音阶演奏中的“核”。清晰发音要像珠子落到玉盘上清脆明亮、均匀、流畅。演奏中手指一关节要既结实又灵活,指尖敏锐触键,音点干净、连贯。
2.不同调式位置的适应。调式关系的变化会造成准确性的困难、均匀性的困难、流畅性的困难、速度统一性的困难,以及手指肌肉难以适应的困难。因此,对于调性的熟悉,黑白键地图路线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遇到运用黑键多的部分,手指白键触键位置要靠近黑键区,弹奏黑键的手指要尽量伸展,避免手腕动作的参与。不同的调性要进行多次的反复练习,让各个手指习惯动作方式,才能达到准确流畅的演奏。
3.触键要快触快离。快触快离是演奏快速乐句时常用的演奏方法。它对于手指一关节的动作敏锐与声音的清晰颗粒有着直接的作用。手指只有做到快触键快离键才能有效解决由于紧张导致的同一时间内,前面的手指没有放掉,后面手指开始演奏的“黏”住的两个声音。通过纯粹的快触键快离键手指动作练习,不仅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而且为快速演奏中声音的颗粒性,做了很好的技术储备。
4.要加强弱指的训练。对于演奏者来讲通常弱指指的是四指和五指,它们的灵敏性、弹性、力度、速度、反应频率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因此练习中可以通过四五指充分伸张抬指动作练习,还可以通过改变重音的方式来强化四五指。
5.要保证快速的拇指穿奏。在钢琴演奏中的拇指不像别的手指可以进行纵向运动,因此,在斜向运动中拇指提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在二指触键的同时,拇指就要迅速地“藏”到手掌下面。在具备了快“藏”的能力后,还要注意不能出现无意识的重音。由于拇指灵巧度不如别的手指,故容易弹出无意识的重音。为了使拇指演奏得到有意识地弱化,可以按照四个音一个强音和八个音一个强音来训练。这些训练中除了第一重音由拇指演奏外,其余拇指演奏的音符均为弱音,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随意出现强音的问题。
以上是这部作品第一乐章中涉及到一些技术的简单分析和练习心得,演奏好这些技巧,体会从技术中渗透出作曲家的创作情绪与思想,才是分析作品技术的根本。通过《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技术分析,分析力度对比、四度音程、装饰音、音阶四个方面技术要点,在演奏中实践“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真谛,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传递贝多芬这位旷世奇才为音乐创作革新的探索与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