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敏
(1.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2.太原学院应用艺术系,山西太原0300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出行无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出行环境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人居环境的优劣,公交车作为一种常见的出行交通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公交车站沿着公交线路分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网点繁多,随处可见,这也决定了公交车站的设计建设在实现自身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作为公共设施重要的一部分,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宜居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设计价值尤为重要,对公交车站设计中的数字化、人性化诉求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对建设良好的出行环境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公共设施如何从宜居生活环境的角度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人性化设计是理性的人体工程与感性的人性心理设计的综合,它集合了人的基本体能特性、思维的惯性心理学等,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受众感受使用的理性设计和感性的人文关怀。所以人性化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除了关心用户的体验感受之外更加注重和外界的交互和影响,比如人和自然的融合和搭配。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出行方式更加趋于多样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不同媒介交通方式的信息量不断繁复。
公交站台作为人们视觉停留频率较高的媒介,不但需要有益于社会风气,还要符合城市的形象宣传,给市民产生了乐观情绪,增加外来人员对这个城市爱慕和信心,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公交站台设计要审时度势,站在城市形象规划和全民人文感受的高度立场,不仅要设计出吻合企业精神,更要从受众内心出发,给用户更多的人文体验[1-2]。
人性化以人的感知体验为核心,同时满足生理机能和心理精神需求。打造舒适雅致的公共空间是需要考虑周全各个方向,然而公交站台设计中的因素经过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而人性化的魅力也在这些方面体现。
1.为特殊人群需求而设计
社会上的特殊人群因为各自特殊的原因不能同正常人一样感知世界,带来的遗憾或残缺更值得设计师去关注并关爱,人道主义的社会精神必须首先由设计者敏锐的捕捉,给脆弱的人群强大的关怀,最终赢得人们的喝彩,让他们一同共享科技、文化发展带来的果实。
(1)人类之间的无障碍不再是梦想,从设计师的人性化设计中得以实施;起初提出无障碍设计的是德国建筑主义提出的设计方法,无论是残疾人、老人、儿童等等都参与社会生活中并激起创造生活的信心。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对个人的关怀将塑造更强大的综合国力。
(2)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中的一类,为他们设计讲究安全性与舒适感的完美结合,譬如说可以折叠的靠背和方便的扶手,材料既要环保安全又要注重防滑耐用;站台的视觉导师系统更加贴近老人的阅读习惯,更加清晰直观的指示线路。
2.为候车情趣化而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变革,体验经济下的人们逐渐对心理情感有了一定的诉求,并期望倾注于产品中,于是,不仅是实用性强并且能够令人产生愉悦的情感的产品才能被视为优秀的人性化产品。
如图1所示四块白板上的材料是平时用来包包裹的带塑料泡泡的材料。还画上了PSP按键标识。候车的乘客在等车的闲暇时一定会不由自主的去捏那些小泡泡吧?人的潜意识平时也潜藏在体内的,往往碰到合理的触点时才会悄然流露。而正是不经意的真实感情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感。
图1 PSP公交车站
3.为智能化设计而设计
[4]吴边,吴信才. Cloud GIS关键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32(4):1342-1346.
未来公交站台的设计也将离不开智能化的设计元素。智能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最好表现媒介,在交通运输行业也需要智能化的应用;交通道路情况都要通过一种合理并且科学的监测系统来实现,这种检测系统将通过多维感受传递给信息受众,或是可触摸路牌、点对点的实时语音等。除此之外还有智能化的警报系统的应用,当城市有意外事故发生,会对部分司机和行人传达信息,在特殊的抢救的车辆则相反,用最快最短的指示信号传达安全高效的路线。在站台等车的人,也可以从公交站台得知这一消息,临时改变行车计划,使智能化更加全面的覆盖各个层面的人群,真正实现智能化。
4.为能源可持续发展而设计
公交站台是市民低碳出行的起点站,在站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人类、环境有负面影响的设计,在结构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件,使站台及其它公共设施能够方便拆装、替换、分类、降解或重新利用,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一些可再生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汝能、生物能也可发挥其作用,服务于人类。
公交站台在塑造城市形象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不仅承担使用需求的责任,更加需要满足视觉审美和城市定位的要求,这主体客体的综合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化程度。系统整体的规划设计需要子系统辅助设施,每一个公交站台的局部细节都不容忽视。
1.公交站台候车亭设计
候车厅作为立体空间的展示,特殊面积的空间的局限并没有影响候车亭的营造,空间上有半开敞和开敞之分,这种划分也是根据具体的客流量和属性决定的,有特殊的老人学生就需要半开敞,当上班族客流量极大时为了扩充空间就需要开敞式空间;候车亭的顶部装饰采用镜面反射提高狭长空间的亮度和扩充空间感,同时也整理衣冠更好的修正风气,别出心裁的顶部设计使人们关注并且做出一个特殊的动作伸展劲部,对劲椎病的防治也起到效果。地面的抬高设计使得候车亭成为独立的空间,更加便利上车下行,台面上不同肌理的划分也很必要,特殊功能区需要不同的地面设置。另外,在考虑到雨天候车厅平台的光滑易摔,故平台的地面一般采用防滑材质铺设,而且防滑材质注意雨天凹槽的积水,注意排水。同时它的设计应展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城市的历史人文古迹和建筑风貌的装饰特色的归纳。
2.交站台顶棚设计
公交站的顶棚设计要因地制宜,形式新颖的顶棚设计未必适合太原的地理气候,造型的设计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外延的顶棚除了挡雨和遮阳还不能影响人们的视线,特殊的材料的选用或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色彩要与城市的宣传形象主色调相符或呼应,在城市的视觉导向系统中即能脱颖而出又能相互包容。打造数字信息化站台,顶棚在设计上还可加入太阳能电池板,合理利用资源来提供电力。
3.公交站台候车座椅设计
公交站台座椅的设计要考虑的细节较多,座椅的数量、形式、材质、位置、吸引力等等。因为空间大小的限制,每个座位的设置都必须物尽其用,发挥其物超所值的价值;座椅的数量不宜过多,临时的机动休息地,每班汽车不过几分钟。形式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腰部背部的舒适感,本来就是为特殊人群所设置。根据太原市的气候特点,材质的选用强度高且导热低的工程材料,如工程塑料或木材等。座椅的细节处理也很必要边角的按弧度设计,社会的人文设计关怀从各个方向辐射,座椅的很微小的细节都会感到舒心。
站牌在公交站中主导人们的视觉集中点,就如明灯,公交站台运用智能化的数字技术,是一种大型的交互设计,在未来的公共交互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改变人们新的出行方式,站牌数字化设计和手机网络的一致性、实时性、整体性。需要设计师进行整体规划的交互设计。
1.数字化界面设计
公交站牌在采用数字化显示设计的前提下,它首先应当做到清晰易辨认,无论从字体的大小,还是颜色上都要有所呈现,还要充分考虑到来人的视力问题及人们在夜间的辨认功能。其次站牌的设计要明确体现站名和线路走向,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另外它的设置地点应当在不阻碍乘客在候车等待和观察车辆视线的前提下,所能呈现它应有的功能性,通过各种界面、图标等来实现其应有的功能[4,5]。
2.附加功能设计
在满足人们乘坐公交的基本要求外,太原市公交站台在设计上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功能,比如照明设施、卫生设施、手机加油站等便民设施,而位于商业区的站点可以设置自动提款机等,照明设施一般置于广告栏隔板内,为夜间候车者提供方便,同时通明的候车亭也是城市夜间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智能公交站牌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的预报,能够让候车人群更清楚准确的了解要乘坐的车辆信息,电子报站系统也能够将车辆信息传递给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随着网络的发展,公交站还应设有wifi,方便人们在候车的时候上网。在信息显示屏上还可以增加天气预报功能等。这些科技应用能够使得公交站台系统更为舒适便捷也更具人性化[6,7]。
以太原市迎泽大街公交站台设计为例,分析本文设计因素应用的合理性。
通过前期大量的实地调研,对迎泽大街路段的公交站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定位,此路段车辆人群较多,所以在设计时,在保证乘客便捷出行的前提下,更加关注人们在必要行为活动和自主行为活动中的使用体验。迎泽大街路段公交车站站台内除了简单的遮阳棚、站牌、静态广告、垃圾桶等设施外,并无其它彰显智能交通特色设备,无法满足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国内许多城市已能够预报车辆到站信息并增设了街道电子地图和换乘查询等设施,来满足随着社会高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而拥有不同需求的出行者。根据前面章节所阐述的未来公交站台的数字智能化提升和变更,阐述以下几项的具体设计方向。
数字化为背景的公交站台加入了许多功能,包括查询功能,出租车呼叫功能,外语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的交互界面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功能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但是公交站台的数字化正是适合这样的这能时代,我们不能希望一个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公交站台设计仍然停留在机械时代。所以,这也是公交站台数字化的一个必要的原因。
公交站台这些新功能的设计符合人们出行的习惯,能够确保更加优秀的出行体验。同时设计没有超越没有存在必要的功能需求。
公交站台的整体是由一个个小单元所组成,如图2为一个小单元。单元主题采用简洁的设计元素进行造型,下方采用拉长的六棱柱,前方的大面积能够用来作为数字显示界面的主体如图3,采用反光的材料体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上方的部分比传统的公交站台面积更大,能够在下雨天提供更多的避雨环境。上方的环状亮色为公交站台的灯,当光线不足时能够自动变亮,上方遮阳板边缘有一圈光带,让整个站台在视觉上更加完整。为了在每一个角度都能够呈现完美的状态,公交站台的上方也进行了精致的设计如图4,视觉上较为完整。白色的光圈,单元体状态的太阳能电池板,环绕的浅蓝色光带。上方的遮阳板较薄,与下方的六棱柱相称非常稳定。六棱柱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使下方的乘客心里上拥有更大的空间感,同时六个面也有更大的面积用于显示界面的显示。在顶端还加入了排水孔,这样夏天下雨的时候水就能够顺利的排走。增加了地板,地板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能够吸收人体静电同时能够将人行走的摩擦产生的电能收集起来供公交站台使用。笔者在上面还设计了透明的灯坏,透明的灯环在视觉上突破了公交站台整体沉闷的感觉,融入了亮丽轻快的视觉感受。当光线不足时,透明的灯环里面的灯就会亮起来,来补充不足的光线。站台四周浅蓝色的灯带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能够和周围现代化的建筑等协调起来,同时增加了公交站台的动感和生命感,给乘客以温和的心里感受。
图2 小单元
图3 显示界面主体
图4 细节展示
在透明灯坏中间,笔者设计了一个喇叭,当公交车快要到达车站是进行声音提醒。这样有助于乘客提前明确车就要来的信息,与站台的数字显示屏遥相呼应,进行立体化的通告。如图5为整体效果展示,由前面所提到的一个个小单元构成,在每个小单元的电子显示屏上分别显示了在该站点所经过公交车的信息,方便、快捷、全面。
如图6为公交站台背面,正常情况下公交站台背后的操作界面是广告,当有人触摸时广告界面消失,进入查询界面。公交线路809显示停运,后方是地图查询界面,公交线路611下方显示的是呼叫出租车界面。而公交站台背后的上方仍然有LCD数字显示屏,与前方的信息同步,这样在后方的乘客一样不会错过实时的信息提醒。公交站台之间通过透明材质连接起来,能够起到避雨的作用,同时透明的材质在视觉上比较简洁轻松,破除了压抑感,使整个站台似连为一体又感觉彼此独立。
图5 整体效果展示
图6 公交站台背面
在公交站台的前后显示屏的上方各有一块LCD显示屏,显示屏上的数字较大,并且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做是给站台周围的乘客一个更加直观和明确的提示,显示的内容包括公交车线路,倒计时和车上的乘客数。当倒计时进入30秒时,LCD上倒计时的数字会变成醒目的绿色来提醒乘客,同时站台上的喇叭也进行提示。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交候车站台的乘客,公共设施以及空间环境几个方面展开对乘客行为模式以及需求的调研,并结合太原市的具体情况,着重对智能数字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的研究。通过公共设施中公交站台这一个点展开研究,对公交站乘客的行为和心理分析,发现有很多需要融入智能数字化设计,因为是公共设施更加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人们生活改变意义更显而易见,对公交站台的设计提出大胆的构想,从形式、结构与材料的角度对传统的公交站台进行全新设计思路的思考与改良。本文所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数字化导向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市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将城市全方位、多角度地联系起来,它更加适合于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密集迁移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不断变化,能够使导向系统更加的规范化、个性化,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终端造型和交互界面的设计更是塑造现代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导向系统必会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1]Pentland.Human design[C].MIT Media Lab.United States:Cambridge,2003:264.
[2]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4]Jim Lesko.Industrial Design: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Guide[M].Beijing: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2007:33.
[5]LiuXinwang.A large margin classifier with additional features[D].Changsha: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2009.
[6]WuQingping.Design of medical ward call system based on power line carrier technology[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2011:101-104.
[7]Hellekes.An emergency radio call system for use during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M].Beijing: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199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