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玉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毽球属于一项隔网相争的新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对抗性,技巧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与参与,同时引发了越来越多对毽球运动的研究。国内对毽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体比赛的技战术方面,对单打比赛的研究较少。该文拟通过对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冠亚军选手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丰富毽球单打项目的研究,并获得冠亚军选手各技术环节得失分差距,揭示单打冠军选手制胜因素,找出中国选手存在的问题,对毽球单打运动员竞赛水平的提高和单打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以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亚军选手得失分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毽球”、“技术”、“得失”、“对比”等为检索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收集毽球、网球、羽毛球等隔网类项目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影像观察法
该文作者的教练亲自带队参加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并拍摄了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整场比赛视频,获得了第一手影像资料,通过对影像资料进行观看,归纳总结出他们在比赛中得失分类型。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对冠亚军选手整场比赛得失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处理,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少误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查阅文献资料获取的信息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冠亚军选手得失分差距,揭示单打冠军选手制胜因素,并找出中国选手存在的问题。
表1 中国选手得分类型统计表(单位:分,%)
表2 越南选手得分类型统计表(单位:分,%)
表3 中国选手失分类型统计表(单位:分,%)
表4 越南选手失分类型统计表(单位:分,%)
毽球比赛得分类型包括两部分:选手主动得分和对方失误得分,其中选手主动得分包括:发球得分和进攻得分。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毽球运动中好的发球,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压力,破坏对手接发球后的组织进攻,为防守反击创造条件,甚至有时可直接得分。
进攻是毽球单打运动中除发球以外最重要的得分手段,是比赛制胜的主要因素,一般分为踏球技术和倒勾技术。比赛过程中,中国选手为适应毽球单打比赛特征、节省体力、最大视角面对球网,控制比赛节奏,完全使用踏球技术;而越南选手以踏球技术为主要进攻手段,并且多次使用了以快、准、狠为主要特点的倒勾技术为自己赢取了高分。
2.1.1 中国选手得分类型分析
从表1可知,中国选手在这场比赛发球直接得分数为6分,并且从录像中可统计出中国选手发球后影响对手接发球,使对手不能完成接发球后的组织进攻数也为6次,说明中国选手发球质量高,有效制约了对手接发球及接发球后组织进攻的能力,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进攻得25分,其中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为16分,占进攻得分的64%,说明中国选手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能力一般。选手在两局比赛中得分类型主要以进攻为主,发球得分只占很小比率。两局比赛中国选手得分类型比率发生明显变化,在第二局比赛中进攻得分比率明显提高,发球得分比率不变,对方失误比率明显减少。说明中国选手抓住毽球单打比赛特征,最大限度的增加进攻得分率,为取得胜利获取保障。越南选手第二局比赛失误数由10分降到2分,说明比赛过程中自身失误是可控的。
2.1.2 越南选手得分类型分析
从表2可知,越南选手在这场比赛发球直接得分数为5分,影响对手使对手不能完成接发球后的组织进攻数仅为3次,说明越南选手发球质量较高,一定程度制约了对手接发球及接发球后组织进攻的能力。进攻得23分,其中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为18分,占进攻得分的78%,说明越南选手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能力较高。选手比赛得分类型同样以进攻为主,两局比赛中得分类型比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第二局比赛中发球得分率和进攻得分率都有略微提高,中国选手失误率略有下降。但从分值上看,发球和进攻总得分没有改变,比率之所以增加,是因为对手失误率减小。说明比赛的成败不仅与对手的成功率,得分率有关,而且与对手失误率息息相关。
2.1.3 中越选手得分类型对比分析
第一局比赛,中国选手以22:20取得胜利,比分足以说明比赛的激烈性和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更多观赏性。从表1和表2中可知,中国选手比越南选手发球多得1分,进攻少得3分,自身失误少4分,可以认为这场比赛中国选手在进攻得分数比越南选手低的情况下之所以险胜,是由于自身失误少于越南选手。
第二局比赛,中国选手以21:17取得胜利,比分相差4分,相对第一局比赛,比赛激烈性有所下降,比赛胜负也清晰可见,减少了比赛胜负的神秘性,但比赛过程同样给观众带来无限激情。从表1和表2中可知,两名选手发球得分一样,中国选手比越南选手进攻多得5分,自身失误多1分,可以认为这场比赛中国选手赢在进攻得分率高于越南选手。
这场比赛两名选手得分主要类型都是进攻得分,其次是对方失误得分,最后是发球得分。说明现代高水平毽球单打比赛制胜的主要手段来自进攻得分,其次,提高自身成功率,减少失误率是成功的关键,最后,发球作为唯一不受对方影响由运动员自身完全掌握的技术也是得分的重要手段。
毽球比赛失分类型包括:发球失分、接发球失分、进攻失分、网前小球失分、触网失分、过网击球失分、连击失分、对方进攻得分等。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只出现发球失分、接发球失分、进攻失分、网前小球失分和对方进攻得分共5种失分类型。
接发球在毽球比赛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比赛的开始,引出比赛的高潮,只有接发球到位才能组织各种有效战术,完成得分。
网前小球在毽球单打比赛中对运动员来说是种挑战,因为毽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名运动员只允许最多连续两次击球,若第一次击球将球击到网面,第二次击球很难将球处理过网;若第一次击球将球传到网上,第二次击球很容易出现过网击球,即当出现网前小球,运动员失分概率将提高。
2.2.1 中国选手失分类型分析
从表3可知,中国选手第一局自身失误失8分,第二局自身失误失6分,其中第一局发球失5分,第二局接发球失3分,说明选手发球、接发球失误比率较高。第二局接发球失误的3分中,有2个球是由于判断失误,没有接球,导致对手直接得分。作为世界顶尖选手,接发球技术已达到最高水平,但在一局比赛中出现两次判断失误,说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接发球技术又称起球技术,一般采用左边的球用左脚接,右边的球用右脚接,然而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选手共出现8次左边的球右脚接,说明中国选手右脚起球技术明显好于左脚,左脚起球技术相对是一个技术短板。中国选手自身失分类型主要为发球和接发球失分,第二局比赛中失分类型比率有所变化,其中失分比率下降的有发球和网前小球,其中发球失分比率下降明显;失分比率提高的有接发球、进攻和对方进攻得分。综观第二局比赛中国选手自身失误率比第一局比赛略有下降。
2.2.2 越南选手失分类型分析
从表4可知,越南选手第一局自身失误共失13分,其中发球、接发球共失8分,占自身失误的61.5%,第二局自身失误失5分,全部由于发球、接发球失误所致,越南选手两局比赛中发球、接发球失误比率较高。越南选手在第二局比赛中,失分比率下降的有发球、进攻和网前小球,下降比率都较为明显;得分比率上升的有接发球和对方进攻得分,其中对方进攻得分比率上升比率明显。综观第二局比赛越南选手自身失误率明显下降。
2.2.3 中越选手失分类型对比分析
从表3和表4可知,两名选手主要失分原因在于对手进攻得分,其次是发球和接发球自身失误,最后是进攻和网前小球失误失分,说明现代高水平毽球单打比赛进攻是王道,鼓励运动员提高进攻得分率为比赛胜利奠定良好基础。在这场比赛中两名选手失分类型比率惊人的相似,说明两名选手各技术水平相当,差距相似,尤其是发球、接发球自身失误比率较高,是两名选手共有的弱点,成功率亟待提高。
(1)中越选手各项技术不仅有得分,而且有失分,所以单打比赛不仅打的是单项技术,而且是技术的全面,更是全面技术的完美结合。一项技术与对手差之毫厘,成绩就可能失之千里。
(2)中越选手各技术水平相当,差距相似,存在共有的问题:发球、接发球失误比率较高。差距表现在中国选手发球质量较高,自身失误率低于越南选手;但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能力较差,且左脚起球技术存在短板,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1)发球和接发球在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失误率较高,应在今后训练过程着重加以训练以便减少失误率,同时为了提高对手接发球失误率,需要提高发球的威胁力。
(2)进攻得分率的高低决定比赛的胜负,进攻得分率与接发球后组织进攻能力与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选手接发球后组织进攻得分能力低于越南选手,所以要想取得更好成绩须提高接发球组织进攻得分能力。
(3)中国选手左脚起球技术存在技术短板,提高技术可为今后比赛夺得冠军保驾护航。
[1]郭贤成,李建英,郑治伟.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子单人赛决赛技术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69-71.
[2]桑先民,王冬慧,敬继红.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女团决赛得失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2):75-76.
[3]何波.对越南毽球男队制胜的优势因素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5):92-96.
[4]张伟霞,蒋宁.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技战术特点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115-119.
[5]曹亚萍.中外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主要技战术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梁福生.中外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竞赛中技战术运用与实效性的比较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