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校园民俗体育发展问题调查分析①

2014-12-17 01:10:34姜广义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器材师资

姜广义

(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有着深厚的黑土地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底蕴。东北有10多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体育休闲项目,这些项目无不蕴含着本民族深刻的民俗文化,如汉族的东北大秧歌、抖空竹、放风筝、踢毽子、跳绳、太极拳等;蒙古族的赛马、摔跤;朝鲜族的秋千、踏板等;满族的珍珠球、打口袋、嘎拉哈、打冰嘎;鄂伦春、达斡尔族的狩猎、滑雪;赫哲族的插草球等民俗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与全国一样,受到金牌至上主义、锦标主义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力冲击,及其富有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民俗休闲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一部分项目面临失传,据初步基层学校及乡村田野调查,各级学校及社区从事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逐年减少,民俗体育的发展呈现弱势。因此,推进东北地区民俗体育发展振兴民族文化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被调查者对民俗体育发展问题认知的优先顺序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八座城市的1155所学校(含小学770所、中学210所、高中115所、大专院校60所)的体育教研室主任以及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借助统计软件spss20.就有关本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各项问题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分析

为了解被调查者对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之中,所面临各项问题的看法。共设计10个问题,通过各级学校体育主管领导及体育教师填答,现将各题目的得分情形说明如表1所示。

由表1得知,被调查者所认知的问题中,以“校内缺乏教师”得分最高(M=4.512),其次为经费不足(M=4.469),再次为:“器材设备不足”(M=4.261)。下面分别将前4个方面的影响分数较大的问题通过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比较分析。

2.2 不同类型学校的比较分析

2.2.1 校内缺乏师资的分析

由表2不同类型学校被调查者,对“校内缺乏师资”看法的分布情形得知,小学及高中被调查者持“非常符合”看法者最多,大专院校持“符合”看法者最多。

表2 各类型学校“校内缺乏师资”的情况表

表3 各类型学校“经费不足的分析”的情况表

表4 各类型学校对“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情况表

2.2.2 经费不足的分析

由表3不同类型学校被调查者,对“经费不足”问题的看法的分布情形得知,小学、中学、高中被调查者均以“非常符合”者最多,大专院校被调查者则以“符合”者占大多数。

2.2.3 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分析

由表4不同类型学校被调查者,对“器材设备不足”问题的看法的分布情形得知,小学、中学及大专院校被调查者均以“符合”者最多,高中被调查者则以“非常符合”者最多。

2.2.4 缺乏进修学习途径的分析

由表5不同类型学校被调查者,对“缺乏进修学习途径”问题的看法的分布情形得知,小学及高中学校被调查者均以“非常符合”者最多,中学及大专院校被调查者则以“符合”者最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就整体而言,当前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前五项问题依次如下:①校内缺乏师资;②经费不足;③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④器材设备不足;⑤缺乏进修学习的途径。

(2)就不同类型学校的比较而言,各组被调查者在10个问题的看法上,均有显著差异存在。①小学在“组织训练队耗用成本太多”的看法上,“符合”以上的比例最多;②中学对“学生家长不支持”,居于较高的“符合”比例;③高中在“校内缺乏师资”,“经费不足”等问题的看法上,其“符合”以上的比例最高;④大专院校在“缺乏主管部门政策支持”等项问题的看法上,比例最高。

3.2 建议

(1)加强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积极挖掘民间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结合专家学者及具代表性的民俗体育前辈老师,形成师资群,设计课程、教材、将好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发挥学校的教育文化传承引领作用。

表5 各类型学校对“缺乏进修学习途径”的情况表

(2)增设高等教育民俗体育专业,(目前东北地区体育院系开设的传统体育课程都是武术,代表面狭窄,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某种程度上浪费资源)让体育院系或相关培养单位及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实物、实习课程,具备民俗体育的观念与素养。高校可通过短期巡回培训指导及讲座的方式,让有兴趣的教师及社会人士,参与民俗进修推广活动。

(3)建立帮扶制度。当前学校层民俗体育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费的问题,解决问题还寄希望体育局、教育部、文化部等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及国有、民营企业单位鼎力支持,提供长期且稳定的经费支援,并通过经费的有效使用,让民俗体育在各级学校生根、发展。

(4)编写民俗体育资料及辅导教材。建议政府及有关宣传出版部门单位,鼓励学者专家走进社区及乡间田野,抢救性的对民俗体育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让民俗体育教材内容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挖掘其教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特色,在学习方法、服装、器材、音像等相关内容方面提供多方面参考。在教材的表现方式上,可以兼顾书面及网络资源的综合应用。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2.

[2]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4.

[3]付玉坤.民俗体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5.

[4]何劲鹏,张志成,刘昆.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41-44.

[5]黄震.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127-130.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器材师资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