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纪鹏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拉丁舞双人配合作为评判标准中重要的一项,已然被舞蹈选手们所重视,在舞蹈的编排上与日常的练习中,选手们倾注了大量的精力,都试图使自己的舞蹈,向着更加默契、更加和谐与自然的方向而努力。每位裁判们对于选手在赛场上的表现,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双人动作配合的流畅性与默契度,则是每位裁判都关注并决定该名选手能否成功晋级下一轮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地剖析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的构成,从配合的内部结构入手,厘清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选手进行舞蹈编排、练习及竞赛将具有现实意义。
拉丁舞的双人动作配合是指男女舞伴双方依据竞赛评判标准、个人舞蹈特点及风格特征,在各自完成预先设计编排好的动作、动作组合及舞步的基础上,伴随着男士引带女士跟随、双方反应与应答、情感交流与表现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协调共舞过程。可见,双人动作配合并非如同大家眼睛中所看到的两人各自完成自己的动作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由多方面构成的复杂综合的过程。
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概括整理,后经专家访谈并认定后,将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的构成归纳为:配合主体、配合内容、配合形式及配合效果这四方面。配合主体即是指男女舞伴双方,根据研究实际需要,将在此部分不做过多的赘述,主要是探究其它三方面的构成与关系。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的条件,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形式总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而任何内容总有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的表现方式,两者又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具体到拉丁舞双人配合的内容和形式上,这就需要涉及到艺术领域了。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有两方面,即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而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因素也包含两方面,作品的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1]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艺术作品没有形式,内容就失去了物化的载体,无从得以表现;反之,缺少内容,形式也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内容是根本,形式是表达内容的工具和手段,反过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
图1 双人动作配合构成之间关系图
结合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我们试图立足于辩证法,从艺术的角度来阐述配合内容与配合形式之间的关系。所谓双人配合的内容,主要为两人的身体动作、舞步及动作组合这些肢体的语言,而配合形式,就是如何来表达这些肢体语言,是通过音乐、空间、线条、造型等各种艺术手段来配合表现,即配合内容通过配合形式得以呈现;那反过来,这些艺术手段和配合形式,又可以更好的去诠释男女之间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两者紧密联系,对立统一。
对于配合效果,我们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男女舞伴之间协作共舞所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并非只是单纯好的效果或不好的效果,因艺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那么它营造出来的效果也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作在音乐上的快慢,可以是在动作构图上的动静态对比,也可以是整体舞蹈画面的流动感,还可以是空间层次上的视觉差等多种的艺术效果。那配合效果与配合内容和配合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是:配合形式决定配合效果,而配合效果直接影响着配合内容的品质。
综上概括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配合内容通过配合形式来表现,而配合形式又反作用于配合内容;配合形式决定着配合效果,而配合效果则直接影响着配合内容的品质与实现。(见图1)
内容,从哲学角度上来解释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拉丁舞双人动作的配合,并非只是单纯指男女肢体动作本身,而是包含着舞蹈技术、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因素的一个综合整体。概括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3.1.1 身体动作、动作组合与舞步、舞蹈技术
身体动作及动作组合是一切舞蹈的肢体语言,而舞蹈也是依靠着这些肢体语言去表现美和传递情感的;舞步和舞蹈技术是拉丁舞的基础,任何舞种的成套动作也都是由若干舞步,包含着舞种特有的技术而组成的,它们是构成拉丁舞的基本元素。每种舞蹈有不同的舞步,也有不同的舞蹈技术,相应的男女舞伴在配合时的技术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3.1.2 男士的引带与女士的跟随
男女双人在共舞的过程中,通过手臂或是肢体的接触来进行连接,同时伴随着双方重心的平衡和力的传导。虽然动作套路已经提前编排好,但两人就算再有默契,也不能避免动作不会存在时间差。因此为了尽可能的缩小这个时间差,这就需要男士在共舞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手臂或是其他肢体部位的连接传递导引信号,女士则需要快速接受传递来的信号并迅速做出反应,这即是所谓的引带与跟随,是双人配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1.3 眼神交流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由于其可视化程度很好,很好地辅助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见图26、图27)。
情感,包含于配合动作之中,又与配合动作相辅相成。一方面男女舞伴在进行舞蹈动作的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譬如目光的对视与交流、呼吸与肢体触摸等,这些包含于动作配合之中;另一方面,情感借助动作来表现,而动作促使情感进一步升华。选手们通过拥抱或分离,或接触或闪躲,来表达男女之间的喜欢、厌恶、暧昧、害怕等情感,正因为这些动作的完美表现,才能使这些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形式是指事物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从舞蹈艺术本身上来理解,形式是舞蹈内容的表现手段和呈现方式的总称。这些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2.1 双人的握持与连接
拉丁舞中男女双人在各自完成动作基础上伴随着引带与跟随,这就需要两人建立起必要的握持与连接,选手们根据两人的具体动作、配合情景及舞蹈风格等方面来选择不会的握持与连接形式。通过手部合力的推拉,或是旋动、绕转等来对女士做出引导,或通过身体部位的接触来表达情感等都属于不同的握持与连接形式。
3.2.2 男女位置及其方位的变换
在整体的竞技套路设计与编排中,为了呈现出拉丁舞特有多样的艺术性,两人位置及方位的变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男女舞伴通过开闭式位、扇形位、并退位、侧行位等二十多种基本位置或是其他特殊的位置,以及以舞程线为基准延伸出来的八个方位,来将整体套路串联起来,通过这些基本位置的变化,充分展现出两人的连接与配合及舞蹈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3.2.3 空间结构层次的运用
3.2.4 造型构图
拉丁舞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项目,拥有强烈的视觉审美和张扬的艺术表现力,是这一项群的共同特点。而拉丁舞的独特的双人配合协作优势,将更具视觉观赏性,其中双人配合下的造型则是这种表现力中的极致。无论是流动的造型还是相对静止的造型,都会在舞蹈的三维空间中描绘出一幅形体图画,这副图画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反馈给大脑中枢,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进而人的主体感受则会产生共鸣,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与享受。
效果,是指由某种因素所造成的结果。前文中我们谈到,配合形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是:配合形式决定着配合效果。由于配合形式的不同,相应产生出的两人配合的效果也将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类配合效果。
3.3.1 动作之间的对比效果
在双人配合中,男女舞伴在音乐节奏内,通过改变单个动作的时间,来使动作产生快慢;或通过动作力量上的变化,来使动作产生强弱。这种动作上的快慢结合、强弱交替、张弛有度,形成了动作节奏上的对比效果,避免了因单一的动作频率和强度而易造成视觉审美上的疲劳。此外,动作所处的状态,例如动作的动态与静态的效果对比,也属于此范畴。
3.3.2 流动的艺术效果
流动本意是指流体在外加力(重力、离心力、压力差等)作用下引起的宏观运动。具体到拉丁舞双人配合的动作,流动则是指两人在配合中,各自持续自己的动作,不任意改变运动方位,保持整体的运动线路,使两人处于和谐一致的动态运动中。选手穿行于众选手之间,在赛场这块大画布上,描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图画,流畅的肢体“画笔”在赛场上尽情的挥舞,就如同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墨水一般,线条层层尽染,勾勒出带有选手个人风格的舞蹈轮廓,令人美不胜收。
3.3.3 空间的多维效果
舞蹈中的空间,不仅指具象的和抽象的空间形象,而且还包括舞台以外观者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2]概括起来,舞蹈中的空间主要包含肢体动作构成的物理空间和观众主观反映的心理空间这两方面。
首先,物理空间产生的视觉效果。舞者的肢体会在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维度上,通过舒张或延伸来营造出具象化的空间。肢体的线条在赛场上描绘或构筑出客观实在的空间,人们通过视觉完全可以去感知这些空间的存在,选手们通过变换的身体位置、肢体动作或配合形式,去改变肢体所营造出来的可视空间,让这些“空间”去变换、去对比、去静止、去流动等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感官享受。
其次,心理空间产生的感知效果。当选手的肢体动作在由内向外做扩张或延伸时,体内的内力会随着动作方向逐渐向外做出扩散,而形成所谓的张力空间。这种张力空间是无形的,是对肢体构成的物理空间的延续,但却并不能被人的视觉所捕捉,因此这种空间被称为心理空间,或者叫做想象空间。[3]它是由观者在物化的空间基础上,想象出来或是感知出来的空间,是肢体意象化了的结果。
舞蹈造型是指肢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在一瞬间或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的位置,而创造出的具有可描述或可勾画的动作形象。有静态造型和动态造型之分,具有流动的瞬时感。舞蹈常被称作是“活动着的雕塑”“正在运动的绘画”。[4]这里的“雕塑”和“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指得是造型。在拉丁舞中,流动中的瞬间舞姿造型呈现刹那间形体静态,如同雕塑艺术一样, 巧妙运用人体造成各种不同力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视觉效果,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情感的同时,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受。[5]
在评判规则导向下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今天,明晰规则的具体要求,遵守并合理利用规则,深层次挖掘掩藏在规则内部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方向。而对拉丁舞双人动作配合的构成与关系的探索,正是迎合了这个方向,选手们只有厘清了各构成方面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清晰客观的去审视自己的双人配合,也才能真正地做到默契完美的配合,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1]陈聪.浅谈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3(11):144.
[2]李玲琰.舞蹈编导教学中的“空间”研究[J].教学研究,2006(2):140-144.
[3]徐华春,梁昭华.空间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09(4):83-84.
[4]钟莉.舞蹈艺术的造型特征[J].剧影月报,2010(4):102.
[5]喜启明.舞蹈造型的静态美与动态美[J].剧影月报,2008(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