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4-12-17 01:10钟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6期
关键词:后备田径教练员

钟珊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首要资源。任何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建设体系中,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是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基,也是竞技体育持续发展、保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基于田径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中的基础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取得优异的竞技成绩并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拥有一支优秀的田径运动队就成为了必须,而强大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就成为了优秀运动队产生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纵观山西省近年来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运动队的人才输送、项目设置等方面的现状研究发现,田径项目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效率低下,山西省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前景让人担忧。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探索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发挥积极的理论效应和实践意义,进一步为山西省发展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表2 运动员年龄分布情况

表3 参训运动员项目分布

表4 运动员参训动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山西省体育职业学院、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十二所地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共选取田径运动员127名,教练员58名为调研对象。以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访谈、实地调研所获得的信息,从运动员训练年限、训练动机、文化课学习态度、影响训练的因素以及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设计运动员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7份。

2 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运动员人数及参训项目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中参加田径训练的男生要比女生多,而且运动员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6~17岁之间。18岁及以上的运动员的年龄也较多,占到41.73%。

图1 运动员训练频次图

表5 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

表6 心理训练方法的选择

表7 教练员对恢复训练的重视程度

图2 恢复训练方法的选择

对127名运动员的训练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短跑项目占22.05%、中长跑项目占到16.54%、投掷项目占到14.17%,这三个项目拍在前三位。这种现象的出现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第一,根据调查得出参加这三个项目的人数比例大,因此此类项目具有优势,这种情况导致了其他项目的参训人员较少,不被重视,对体育相关单位的运动选材难度也随之增大;第二,基于这三个项目的运动员投入人数多,而教练员人数有限,训练和管理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

2.2 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良好的训练动机是运动成绩提高、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首要因素。动机也是运动员克服困难、突破极限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体育运动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教练员需共同协作,加强全面教育和正确引导,帮助田径后备人才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已达到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目的。在对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表4),排名第一位的是运动等级达标,可以看出,运动员参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已经成为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压力。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就业的错误定位,大多数人仍然希望能够进入到企事业单位,能够有个“铁饭碗”。这也就是为何运动等级达标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喜欢,希望能够终身从事体育”,选择这一项的运动员才占到了总人数的14.96%。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偏差,这可能是为何我国田径运动不能快速走向职业化、市场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3 运动员训练基本情况

2.3.1 训练次数、训练时间

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是通过逐步深化、不断推进的,并且需要充足的训练时间才能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效果,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多少不仅可以反映训练的科学与否,也可以反映训练的系统性,一定程度上更是运动员及教练员对训练工作态度的反映。运动量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训练时间的多少,而为了持续提高运动训练的水平,较充足的训练时间是必要的保证,以上都是运动训练学的客观规律。

被调查的运动员中,每周训练5-6次的运动员占到37.01%,7次以上的运动员占到58.27%。训练频次不足5次的运动员只占到极少数。经调查研究发现,身体收到了运动伤害并且正在进行运动损伤恢复的部分运动员对训练是怀有抵触和排斥情绪的,这种状态的运动员是导致训练频次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过程中,教练员应注意这一点,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由于田径运动训练的枯燥单调,极易使运动员产生厌烦的情绪,特别是初级运动员接触系统训练的时间较短。这就必须使教练员按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也要将培养运动员对田径项目的兴趣作为重点,以达到提高训练质量的效果。

根据图1显示,从训练频率来看,基本确定可以达到训练量的要求。教练员需要安排更加科学、严密的训练计划,不但保证了训练量,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收获,以提高训练课的效果。

2.3.2 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有意识、有目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干预,使运动员达到可以调节和控制心理状态及运动行为的过程。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能力,因此运动员不仅需要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以及运动智能的配合作用,还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合作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当代体育领域,心理训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所重视,并作为重要部分在整体训练安排中体现,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过程中发挥状态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心理专家已经在国内外许多运动队中参与配合,并开展一系列有关运动心理方面的诊断和训练。

有53.45%的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很重视”,“较重视”的占调查人数的27.5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在运动队中被利用,参与到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一方面帮助运动员更加了解自身心理状态,为提高学习和、训练和比赛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练员在制定训练任务时更加有针对性,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心理特点安排不同的计划,已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通过表5显示,大部分教练员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得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充分在训练过程中体现,并且也没有采纳其他的心理训练方法。虽然在调查中发现,“注意力集中训练”、“模拟训练法”以及“放松训练法”这三种方法应用频率稍高,但也仅占到了78.93%、63.23%和57.81%。“使用部分仪器设备”这项是在心理训练中最少被教练员所采用的,只有5.31%,结果不仅表明用于心理训练的仪器设备在地级市体育运动学校中数量较少,也说明大多数教练员并没有重视和运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

恢复训练是指采取有效的方法及合理的恢复措施,帮助肌体快消除疲劳,使运动员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工作和学习中。这就教练员在安排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强度达到一定量时,应安排适当的恢复训练,并运用相应手段和方法,有效的消除运动员疲劳,迅速恢复和提高。这种情况下可以证明恢复训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物质基础,而保证训练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加速机体恢复。因此需要教练员对相关理论科学方面的知识充分掌握,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判断运动员处于何种疲劳状态,有针对性地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尽快投入到运动训练中。此外,体育运动学校也应该加强相关科学仪器的配置和建设,提高疲劳检测和恢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调查统计表7,教练员对安排恢复训练,“很重视”的占70.69%,“较重视”的占29.31%,大多数教练员重视恢复训练的安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种恢复训练方法手段被教练员所采用,其中,“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睡眠”、“按摩”以及“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等手段被教被练员采用的数量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6.21%、29.31%、18.97%和15.52%(见图2)。通过访谈法得出,目前山西省教练员对于恢复训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已经认识到更加科学的进行恢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虽然恢复训练已经被大多数教练员接受并越来越重视其在训练内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通过图2可以看出,教练员仍然缺乏全面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恢复训练,比如“针刺法”、“水疗法”和心理干预手段等,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体育运动学校没有充分完善科学仪器,短缺有关医疗、科学人员的配备,以及有限的教练员自身能力水平等因素,所以完善恢复训练的配套硬件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训练效果。

田径运动涵盖了多种训练理论,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并且项目多、差异大、训练过程长。因此,结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在制定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等原则,不仅可以保证各训练阶段紧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得生长发育特点,也可以加快青少年训练体系走向系统化、正规化和科学化的步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教练员都可以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但缺乏对整体训练的系统性和深入性,缺乏战术训练和相关理论训练内容。

2.4 运动员文化学习基本情况

较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是多种学科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结合,只有运动员不断地完善、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及运动技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刘鹏局长曾指出,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保证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进步,人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国家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大多数被调查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及“较差”,说明这些运动员并不满意目前自己的文化学习现状。根据2009年一项调查中发现,在某体育运动学校中只有28.63%的运动员能够完成文化课程的课外复习和作业,而大多数运动员由于训练负荷大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有时能够完成”课外复习和作业。因此,一方面教练员要科学调控训练负荷,加强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文化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要求,以全面推进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一直以来,体育界试图平衡和协调业余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问题,青少年是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而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训练任务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不可能像普通学生一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化学习,所以接受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的矛盾永远越来越明显。而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占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与训练各自的不同规律所导致。因此,缓解学习与训练矛盾的有效手段就需要合理设置运动员受教育的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形式等。从另一方面来看,运动员需要更多的精力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缺乏睡眠、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甚至伤病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很多运动员从小学开始就缺乏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成绩落后,不利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而对于学校来说,运动员的竞技成绩直接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和教练员的薪资待遇。但是参照青少年的成长发育规律,青少年时期持续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更容易直接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3 建议

(1)山西省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全新的发展观,树立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竞技人才的思想,强化科学管理。体育运动学校的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人才最主要的来源,田径作为基础项目,其后备人培养的可持续化是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2)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提高竞技训练水平的关键环节,并且应大力加强在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方面的认知度,提倡科学训练,并加快科研机构和设施建设,配备专业人员并利用现代科学选材仪器,逐步建立系统的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严格对运动后备人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为了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材率,需要加强心理训练和恢复,切实保证体育后备人在竞技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运动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正确处理好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切实做到二者的相互融合,这对培养适和促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田径后备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李宏图.对四川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28-31.

[2]付芳,褚楠等.山西省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训练与比赛现状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4(5):50-53.

[3]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2,27(2):75-78.

[4]姜传银,谢守玲.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4-27.

[5]王刚,肖幼林.关于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61-64.

猜你喜欢
后备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计数:田径小能手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