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庆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下面,结合青海省互助县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谈一谈我的拙见。
一、互助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互助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学点)314所,教职工4085名,学生64812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各学校制定了本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督导检查制度,2007年县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室,督导室每年对教育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及时向县里领导提供督导报告,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全县在确保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分层培训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教师培训,并逐年增加培训经费,加大对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优秀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了县、乡(镇)和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我县编印了《互助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八条》、《互助县关于严格全县教师工作纪律的九项禁令》等制度手册,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争做“四有”师德标兵等活动,大力宣传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按照师资力量均衡的要求,在为所有中小学配备合格教师的基础上,近年来,全县共吸收特岗教师222名,“三支一扶”志愿者教师257名,见习岗教师20名,招聘免费师范生35名,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紧缺和不平衡的状况,有效提升了全县教师队伍素质,优化了队伍结构。
强化教师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先后制定出台了《互助县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互助县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量化管理办法》等教师考核和评价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全县教师管理制度。为m,~3t教师的工作积极l生,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互助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作考核分配实施办法》和《互助县县级优秀骨干教师评选表彰办法》。
重视保育质量,强化学前教育力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分步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办园的原则,在全力办好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小学学前班为辅助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县学前三年教育和学前一年教育幼儿入园(班)率分别达到72.9%和99.2%。
二、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虽然我县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从全县教师总体编制而言,目前教师总数与编制数基本相当,但从专业教师配置来看,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所占比重较大,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专业教师较少;从师资配置来看,我县存在着中学教师超编、小学教师缺编的问题。二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我县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但未能聘任到相应中、高级岗位的教师共有105名(高级34人,中级71人),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教师中高职低聘的比例分别为10.1%、14.4%、15%和7%,给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教师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县上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但培训范围仍然不广,加之缺乏必要的教师培训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培训仍然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较多的是共性问题。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组建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根本,我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造就骨干群体。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名师、良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使用、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全部用于教师培训,鼓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奉献教育,扎根山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上向边远山区倾斜。每年选调一定数量超编学校教师进行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缺编学校任教。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多形式、多侧面、多层次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及时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肯定。在职称评审、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向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倾斜,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严格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通过分配杠杆激发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进行外出进修、教学交流等活动,并尽可能在时间和费用上给予支持。
三是强化师德教育,严格评价考核。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的原则,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舆论监督机制,真正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师资配备标准。编制管理中,如果以师生比核编,教师超编,但是随着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加之城镇化速度加快,很多农村边远地区出现了小班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以班级配备教师,因而测算时超编,实际缺编。因此,一是要提高农村师生比例,增加教师编制,小学由目前的1:21提高到1:17左右为宜,初中由目前的1:15,2提高至1:13左右为宜。二是要采用班、师比例核定编制,如人数在100人以下规模的学校,按师生比例核算应核教师不足5人,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按班均1,7名左右配备教师,就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三是县镇中小学教师编制按现行师生比标准核定较为适宜。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