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语用失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局限于言语层面的语用失误,对于非言语层面的语用行为失误,还缺乏系统而成熟的研究。从语用行为失误的定义和分类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语用行为失误产生的原因,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及时引入文化教学,了解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语用行为意识,丰富学生的语用行为知识,以及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学生语用行为失误的敏锐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行为能力。
关键词:语用行为失误;语用行为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26-02
前言
“语用失误”最早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Thomas(1983)提出的。她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定义,并从语言层面把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以该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把某一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用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但这些研究大都依据JennyThomas对语用失误的划分,从言语层面开展对语用失误的研究,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层面的语用失误,即语用行为失误。相关研究证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只有不到3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传递的,多达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它有时起着比言语行为更加明确的交际作用,在交际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时代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如何识别并减少语用行为失误是保证交际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开展全面深入的语用行为失误研究是有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语用行为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语用行为,即非言语交际行为,是指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或手段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语用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传递言语信息所不能表达的含义。语用行为失误则是指由于交际者的非言语行为违背了另一文化里特有的价值观等所造成的交流不能正常进行或未能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的行为。(李元胜,2004)
语用行为包括除语言行为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目光、身体姿势、手势、头部动作、着装、距离、气味、沉默时间等等。这些行为受文化的影响很强,因此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造成交流的障碍甚至交际的失败。有研究表明,在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语用行为的内涵,也就是说,同一种语用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义和感情色彩。毕继万(1999)将语用行为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对待拥挤的态度、领地观念、交际双方的身体距离、座位的排列等,和时间信息,如对时间的计算和态度等。(毕继万,1999)语用行为失误广泛存在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中,因此,可以相应地分为体态语语用失误、副语言语用失误、客体语语用失误和环境语语用失误。
1.体态语语用失误。体态语语用失误指由于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中任何一方的动作或者姿态不合时宜,导致交际失败。比如在谈判中,美国人一般会自始至终保持微笑来显示其诚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而俄国人只有在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后才会露出微笑。因此,如果不了解这种行为和语用含义,双方在谈判中是很容易发生分歧的。再比如在葡萄牙文化中,交谈中避免与长辈目光接触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而在美国文化中,不时地与对方目光接触才是表示尊敬和坦诚。因此,一位葡萄牙小姑娘毕恭毕敬地與她的校长交谈,却因为没有与校长目光接触被校长认为是不诚实,就不难理解了。
2.副语言语用失误。副语言语用失误是指对沉默、话轮转换的把握不当,或是对一些非语义的声音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失误。比如在中国,男性对女性吹口哨,会被认为是不礼貌,耍流氓。而到了美国,吹口哨则可能是赞美该女子漂亮或者对她有好感,希望引起她的注意。那么如果一位美国人在中国想引起一位心仪的女孩的注意,而采用吹口哨的方式,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3.客体语语用失误。客体语语用失误指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错误展示引起的失误,包括皮肤的装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化妆、个人用品等。比如着便装去赴一个重要的宴会或参加面试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和面试官的不尊敬,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再比如有些人吃了大蒜没有清除口腔内的异味,就近距离与他们交流,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导致交际失败。
4.环境语语用失误。环境语语用失误指交际者对时间信息、空间信息的处理不当引发的语用失误。比如中国人在收到做客的邀请后,一般会提前半小时左右到场,并帮助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对做客的重视。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提前到场反而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没到约定时间,主人可能还没准备好,提前到场会使主人尴尬。因此他们一般会准时或是比约定的时间晚几分钟到达。再比如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走在街上,妻子走在丈夫后面并保持一段距离的行为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会被认为是不亲密、不平等,很难理解这一行为。
综上所述,语用行为失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果不了解这些失误,对于交际效果的影响将是很大的。
二、语用行为失误的原因
Thomas(1983)认为,交际者如果没有遵循语法规则去说话,顶多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而如果没有遵循语用规则去说话,则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不真诚,甚至被认为品行有问题。因此,语用失误比语法失误的后果要严重很多。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语用行为失誤的产生呢?
首先,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用行为含义差异的存在。文化相对论者Birdwhistell说过:据我们所知,没有一种肢体语言具有普遍代表性。也就是说,没有一种肢体语言在所有社会中都具有同一意义。在一个文化中被认为是合适的语用行为,在另一个文化中则可能是不被认可的。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了解这种差异的渠道,就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作为标准来选取自认为合适的语用行为,而如果这些语用行为在对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则很容易产生误解,导致语用行为失误的发生。
其次,语用行为意识的缺乏。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语用行为意识,是因为语用行为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往往在一种文化中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邱文生(1994)认为语用行为,作为信息和情感的载体,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一成不变的,又是不断变化的。这种语用行为常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着。没有语用行为意识就不会考虑到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因而往往造成了语用行为失误还没有意识到,今后还可能犯同样的失误。
第三,语用行为知识的匮乏。对于大学生来说,获取外语知识,包括语用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外语课堂。而当前,外语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语法和知识点,对语用知识的重视不足。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语用行为知识,导致了语用行为失误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知识和语用意识的缺乏必然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因此,要成功地交际,必须掌握一定的语用行为知识来避免失误的发生。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中都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从而“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要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必须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语用行为知识来避免语用行为失误的发生。这个重任,义无反顾地落到了大学英语课堂上。
首先,大学英语课堂不能继续以词汇、语法、知识点等为教学重点了。要及时引入文化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尤其是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失误的发生。
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语用行为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语用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勤观察、多比较,常总结。在交际中,既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也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不要有文化偏见和文化定式。
第三,要适当地介绍一些元语用行为知识,分析比较不同的语用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含义,从而做到在跨文化交际中,知己知彼,避免语用行为失误的产生。
最后,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与年龄、性别、职位、阶层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常用的用语规范,从而强化学生对语用失误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Birdwhistell, R.L. Kinesics and Context[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0.
[2]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
uistics, 1983, 4(2)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元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4).
(责任编辑: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