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习数学良好习惯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4-12-08 22:20:26任作义
考试周刊 2014年86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质疑良好习惯

任作义

摘 要: 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作者认为应培养其读数学课本的习惯,独立思维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及时改错的习惯,质疑的习惯,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关键词: 留守学生 良好习惯 独立思维 语言思维 质疑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手段和途径。如今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由务农转为务工、经商,流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学生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留守”经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消极的影响。由此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学生”数学质量问题。在数学学习方面,则表现为学习态度不佳,尤其表现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不能单纯理解为上课注意听,作业按时完成。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认真读书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在短暂的课堂45分钟内,要想让学生把知识学懂、学会,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边计划,学会自己在数学课本中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内部的活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能够经常主动地、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数学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使其真正达到学习目的。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數,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吗?”问题一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有的在思索,有的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在数轴上描点,很容易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周密而深刻地考虑问题,独立地获取知识,使自己从学习的客体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即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知识发展的“土壤”,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要思考就要认真听,细心看。培养学生发言,其实就是把学生想的过程说出来。也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四、培养学生及时改错的习惯

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发现错误,及时认真改正,并养成习惯,这样才会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经常设计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的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大家都争着、抢着给予纠正。在及时改错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认真学习的态度。

五、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根据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古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利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分式的概念可与分数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归纳出:分式与分数一样都是(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分式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而且加强学求异同的训练。又如,在讲同类项的概念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3ab■与5b■a是不是同类项,首先由学生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判别,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出判别同类项的一般方法:“两相同,两无关。”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自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因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写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认真完成作业,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必要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即在做作业时,首先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然后打开课本对照一下;再按要求动笔写作业;最后要仔细检查做完的作业,确认无误后才算完成。由于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从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和书本知识的理解。

总之,习惯是一种心理行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坚持从以上方面入手培养“留守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对学好数学有好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同样的作用,甚至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066)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质疑良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24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34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浅议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8:54:10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38:53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0:43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1:25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