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 廖 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率用于衡量物价水平的波动,经济增长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政策绩效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人们普遍关注、学界热点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CPI作为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也必然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此外,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对经济增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尝试从宏观视角,基于“产出—物价”Phillips曲线,结合我国1979~2013年CPI与GDP、消费水平增长数据,对我国物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力图寻求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物价的均衡策略。
“产出—物价”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曲线)。其通过“奥肯定律”,实现以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物价”曲线)的替代,即该曲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通常并不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
因此,本文将在此理论基础上,对CPI、GDP和消费水平均采用其年度增长率(均为各自的“偏离”)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不仅加强了数据之间的可比性,也更利于强调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好地反映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基于“产出—物价”Phillips曲线,结合我国1979~2013年的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分别绘制近35年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增长率的折线图,并整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1979~2013年CPI与 GDP、消费水平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这就说明了它们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仍有个别年份出现GDP和消费增长水平下降,而CPI增长却上升的现象,即三者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鉴于我国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我们不能仅仅依据Phillips曲线理论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看成简单的正相关,因此,有必要构建拟合模型来研究三者关系。
本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以上年价格为100)的增长率代表物价波动,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率代表消费水平(XF)。1979~2013年我国CPI与GDP、消费水平的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1979~2013年时间序列验证我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对时间序列变量做回归分析之前,应分别检验其是否具有平稳性。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对CPI增长率、GDP增长率及消费水平增长率这三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且原假设为:序列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图1 1979~2013年我国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趋势
表1 1979~2013年我国CPI和GDP、消费水平增长率 %
表2 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表2)来看,CPI增长率在显著性水平为1%、5%、10%的临界值均大于ADF值,故拒绝原假设,即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GDP增长率在置信水平为1%的临界值小于ADF值,但在置信水平为5%、10%的临界值均大于ADF值,即在5%检验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该序列为平稳序列;消费水平增长率在置信水平为1%、5%的临界值均小于ADF值,说明在5%检验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该序列非平稳。
因此,上述三者不能同时作为平稳序列。但对三者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发现,三者P值均小于5%的显著水平,即三者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拒绝了原假设,可信度较高,均为平稳序列,可以对 CPI增长率和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建立回归方程。
D(CPI)、D(GDP)及D(XF)均为平稳序列,因此,为研究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以及消费水平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应对三者序列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表3)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5%,滞后期为2时,可以得到:(1)经济增长与物价波动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于经济增长D(GDP)对物价波动D(CPI)的影响结果,拒绝原假设,即经济增长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引起物价的波动;(2)消费水平的增长与物价波动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于消费水平增长D(XF)对物价波动D(CPI)的影响结果,拒绝原假设,即消费水平增长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消费水平的增长也将引起物价的波动;(3)经济增长与消费水平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于经济增长D(GDP)对消费水平增长D(XF)的影响结果,拒绝原假设,即经济增长是消费水平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会使生产资料需求旺盛,并进一步促使消费需求增加。
通过对CPI、GDP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三者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后,构建拟合模型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1.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产出—物价”Phillips曲线(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及“奥肯定律”,物价上涨率受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且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消费水平增长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又是消费水平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等关系,进一步分析三者相互影响程度。在此,利用CPI增长率表示物价上涨率,GDP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率,XF增长率表示消费水平增长率。
表3 Granger因果性检验结果
CPI增长率除受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其他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u中。由此建立CPI增长率与GDP、XF增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
2.估计参数与评价模型。利用Eviews6.0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样本回归方程为:
从拟合结果来看,无论是物价增长、经济增长及消费水平增长单个变量的显著程度,还是方程整体的显著程度都比较低(方程仅有总离差平方和的34%被样本回归模型解释,其拟合程度较低),且存在严重的自相关,无法通过检验。因此,不能使用上述方程来简单地反映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3.修正模型。分析1979~2013年我国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趋势图(图1),发现CPI增长率的变动滞后于GDP增长率以及XF增长率的变动,因此可以考虑 GDP、XF增长率的滞后因素,建立GDP、XF增长率对CPI增长率的滞后一期回归方程(即考虑滞后因素,对方程1进行修正):
利用表1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样本回归方程为:
根据以上拟合结果,虽然方程整体的显著程度有所提高,并基本消除自相关,但GDP、XF、XF(-1)的显著程度却都比较低。结合CPI、GDP、XF三者趋势的进一步分析:XF增长略滞后于GDP增长,而CPI增长亦滞后于GDP和XF。因此,考虑进一步修正模型,建立GDP滞后二期,XF滞后一期的拟合模型:
根据以上拟合结果,总离差平方和的75%被样本回归所解释,方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且符合我国CPI、GDP以及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以下将进行协整检验,对构建模型做进一步检验。
4.协整检验。建立上述回归模型后,对其残差序列u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判断其是否平稳。原假设为:残差序列u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图2。
即显著性水平为1%、5%、10%的临界值分别为-4.440739、-3.632896、-3.254671,均大于ADF 值(ADF值为-8.249101),因此拒绝残差序列u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且该序列平稳。同时,通过残差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图(见图3)可以看出,其自相关函数与偏自相关函数均在置信区间内,且P值均大于10%,可以认为残差是一个白噪声过程。该检验结果也说明了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消费水平增长率之间存在协整性或长期均衡关系,并依据三者关系建立的回归方程(方程5)是可行的。
5.异方差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无交叉项的White检验,得出以下结果:
怀特统计量TR2=2.169,查 χ2分布表,可知在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χ2分布临界值为11.071,即χ2>TR2,因此,结论是该回归方程(方程5)中不存在异方差。
图2 协整检验结果
6.自相关检验。已知方程(5)的DW=1.44,在5%显著性水平下,DW临界值的上下界分别为dL=1.22,dU=1.73,则 DW 取值在(dL,dU)=(1.22,1.73)之间。因此DW检验不能确定结论,无法判别ut是否存在自相关,那么,以下采用LM(BG)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Obs*R-squared=LM=TR2=3.097,该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5的χ2分布临界值(11.071),由此判断方程(5)不存在自相关。
图3 残差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
根据方程(5),得到如表4所示的我国CPI增长率(近7年)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2007~2013年(近7年数据)采用拟合方程(5)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1.99%,平均相对误差为0.94%,误差率很低,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拟合良好。
寻求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与物价波动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产出—物价”Phillips曲线,结合1979~2013年我国CPI、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数据,构建了描述三者关系的拟合模型,研究经济、消费水平的增长对物价变动(物价水平)的影响。通过合理选取相关变量、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协整、异方差、自相关等检验,对我国近30多年的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与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物价的变动受到GDP增长、GDP增长率滞后因素、消费水平滞后因素以及随机扰动项(其他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即当期经济增长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62%,其滞后因素(滞后一期)的影响度为-42%,滞后二期的影响度为-32%;消费水平增长率的滞后因素(滞后一期)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27%。
表4 2007~2013年我国CPI增长率实际值与预测值比较
基于以上的计量模型以及实证分析,对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消费水平,并有效稳定物价水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说,既要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证物价水平的稳定。因此,政府应当适时将适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有效结合,将各种政策措施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进行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政策的滞后性与累积效应,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提供有利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投资,但这样的增长方式已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平衡增长。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不能仅仅依靠投资拉动,应着力推进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保持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增长,积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在转变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减少物价的大幅波动,从而使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三者良性循环。
加强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稳定政府管理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审慎出台政府调定价项目,把握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价格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价格形势研判分析,适时提出和采取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把握好调控的时机、方向和重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的稳定,建立健全稳价安民长效机制。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做好容易诱发价格较快上涨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商品、突发事件和敏感时段价格异常波动的商品、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等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分析预警,及时捕捉反映市场价格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为宏观调控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完善价格调控和价格异动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有效处置价格异动事件。加强价格监测信息发布管理,加大价格信息发布力度,积极引导市场价格预期。
做到价格常态监管与应急监管相结合,扎实推进反价格垄断、反价格欺诈等工作。进一步做好价格举报工作,依法查处群众反映突出的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积极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开展价格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价格监督网,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价格是资源配置最灵敏、最有效的工具。政府应当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夯实物价稳定基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从供给面出发,加强重要商品和服务产运销衔接的价格监管,稳定重要商品和服务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价格;另一方面,从需求面出发,适时适度调控总需求,通过规范并积极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等方式,积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平衡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价格改革,切实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真正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米袋子”,抓好蔬菜规模生产丰富“菜篮子”,抓好各类区域特色产品生产充实“钱袋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课题组:《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关于宏观调控背景的计量分析》,载于《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
[2]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载于《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3]王少平、朱满洲:《中国CPI的宏观成分与宏观冲击》,载于《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4]彭方平、连玉君:《经济增长与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来自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载于《金融研究》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