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珍 张新风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中职招生遭遇瓶颈,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只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职招生难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办服务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法》中明确的职业教育兴办主体,地方政府应该切实担负起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把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就业、再就业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地方政府应深入调研,解决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履行好规范和督导的责任,让职校学生真正成为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后备军。
政策引导,办均衡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让社会普遍认为,读职校毕业了顶多是技术工人,身份上就低人一等,未来难有大的发展。因此很多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宁可择校读普通高中也不愿意上中职。加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只要参加高考,基本上不会有无书可读的局面,更加助长了学生争报普通高中而看低中职学校的心态。
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四个方面加以引导,改变这一状况。一是坚持普职均衡发展。不仅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实现普职比1[∶]1,而且要加大落实效果的考核力度。二是科学规划,统筹中职学校布局。不能让中职学校泛滥发展,而应逐步淘汰或整合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在学校专业设置上,要加强督导评估,不能让学校想办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三是建立起中职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不能让职校学生学与不学、考与不考都能混毕业,让学校教与不教、教好教坏都是一个样。四是建立起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校企合作,办产教研融合的职业教育。企业应积极参与中职办学,开启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尝试派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接纳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支持学校建设与企业标准一致的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可联合设立技术研发或生产流程改进研究机构,互派人员任职,深化交流与合作。只有产教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应,让学校学生与企业技术人才“零距离”对接,实现校企“共赢”。
自强内功,办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职校招生冰火两重天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综合办学实力相差悬殊。所以,中职学校要走内涵发展道路,通过增强办学实力来破解招生难题。
一是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到行为习惯养成,从综合素质提升到技术能力锻造,从校园文化熏陶到课堂教学管理,从职业精神雕琢到创业能力的启迪,所有课程选择和教学模式变革都要围绕“未来职业需求”这一核心。三是要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不少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加之学校为适应人才市场和企业工艺需求不断变更专业或调整课程,更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转型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