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域“微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2014-11-28 08:22周素梅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微课程知识点微课

文 周素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浪潮悄然兴起,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如今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庞大,在地铁、车站、甚至饭桌上,随处都能看到人们拿着手机聊天,看信息,玩游戏。于是,微博、微电影、微信、微小说、微学习等诸多“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习方式也进入微时代,人们借助移动设备(手机或iPad)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微课程”做到了简单高效,随时随地。

一、微课程的理解

关于“微课程”的解释和展示样例多种多样。研究表明,任何高潮的、精彩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对于学生来说,视觉高度集中的时间也不到10分钟。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解释,他认为“微课程”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不是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也不是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片段,更不是传统的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微课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时间限制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完整的教学设计,是内容虽然短小却能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目前我国很多专家和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微课程,总结来讲微课程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有核心,没有陪衬,没要烦琐的理论。用简单的方法,学习最需要的知识,使得学习更高效。(2)随时随地: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最多10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组合成“1+1>2”的效应,即使在机场候机、酒店候餐、车站候车时都可以拿出手机随时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3)生动有趣:课程中去除了简单的说教,让学习视觉化、趣味化。

二、为什么要开发“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诞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适应学习的需要。研究表明,可视化的东西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另外,如今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能够快捷迅速地掌握一个知识点,而不是花费个把小时去观看一段视频,是微课产生的重要原因。另外,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Pad或者其他移动数码产品,这在无形中改变着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传统精品视频课容量太大,不便于在线浏览,并且讲解的知识点过多,容易让学习者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失去耐心。“微课程”内容精简,更容易被吸收。移动设备更是让这个概念完美延伸,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小量学习。

三、区域“微课程”资源的开发

由区域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微课程的内容,可避免内容重复建设,并可结合本地区的教材按类别派发给各个学校。学校再分配给教研组,由教研组成员共同制作,审核通过后上传到资源平台。

1.成果式开发

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学科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库中选择有价值、有创意、易操作的教学课例、教案、课件、试题等,依据“微课程”的特点进行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如图1所示)。这样既可发挥原有各类资源库的教学价值,同时还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微课程”资源。

图1

2.原创式开发

原创式开发可以是“微课程”,也可以是“微案例”。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师生的资源需求,通过自主开发、项目申报、竞赛、征集评审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一批新的“微课”资源。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参与设计,也允许个人或自由组团(可以跨学校、跨学科)进行开发。学校统一规划,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开展竞赛评比、推广、检查等,各学科教研室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微案例是由微课程够拓展而来,比如课堂上发生了一个偶发事件,也就是说我们在预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很有价值,教师当时怎么处理,课后再把它记录下来,反思一下自己当时的处理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开发成一个微课程,叫做微案例。

3.微课的制作步骤

制作微课程之前教师要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对某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以及课标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本节微课的受众,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困惑点、易错点和障碍点。整体思路是快速引入课题,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总结收尾要快捷,为教学活动的调整留有空间,呈现出动态发展。

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选题设计阶段: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清晰明了,可以是课前导入、关键概念教学,亦可以是难点突破、课后拓展延伸、教材解读、知识讲解、考点归纳、题型精讲、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展示。

选择某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或教学主题的教学环节作为微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必须经教师讲述才能被学生理解,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就能够理解的。具体分为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操作示范类、虚拟面批类、游戏学习类等几种类型。

(2)素材准备阶段:短小精炼、视频为主

主题明确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文献查找等多种方法了解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信息。微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断,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与传统的45分钟课堂相比,资源容量较小、时间紧凑、短小精炼。使用规范学术用语,有条理、简明扼要地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段清晰概述知识点和技能点。

(3)撰写教案阶段:理念创新、选择合理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育技术,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设计规划并撰写脚本。不同主题,可以选取一种或者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拍摄录制阶段:边做边录、一气呵成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就是借助智能手机、照相机、录像机或者手持DV进行录制。可以边操作,边配音,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然后再配音。为了增强效果,内容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

(5)编辑修饰阶段:依托网络、设计精美在录制过程中,如果讲错了,不需要重新录制,可以改正、剪辑、补录。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剪辑、修饰、整合、包装,最后形成完整的微课程。微课程的视频格式一般是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资源包一般以文本、图片为主,便于网络呈现。视频画面和音质清晰,用普通话讲解。

(6)对微课程制作的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程制作的建议:时刻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要有提示性的信息;微课程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元素,应该注意整体的设计,有恰当的提问;结束时,有一个总结,用字幕的方式做适当的补充。让孩子养成在学习单的指导下观看视频的习惯,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开始一门课程时,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主讲教师的信息,激起对教师的好感;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策略;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微课程也必须有教学反思的过程: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于以后的教学。

4.微课的类型

微课类型主要有:(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2)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5.用PPT制作微课的模板(见表1)

表1

6.微课制作的技巧

(1)微课片头为微课内容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时长3~5秒。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2)微课中不要出现主讲者、制作者、技术支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有关制作者信息等,应统一规范展示。

(3)微课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4)讲解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手绘板板书和勾画功能,题解尽可能直接用板书讲解,以引领学生思维。

(5)引用的图片、动画、影视等,应做处理,不要出现第三方版权信息。

(6)微课制作应确保录音效果,无干扰噪音,音量适中。普通话基本标准,讲解声音清晰。

(7)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时,麦克风音量控制在90%左右,既可避免音量过小,又可避免系统杂音;摄像头应在脸部正面,左右偏离不超过30度,头像画片显示出肩膀及头部;环境光源应在脸部正面而不是背面。

(8)为了减少软件故障率,提高微课质量,电脑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即可,不用过高(windowsXP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属性-屏幕保护-选择色位;win7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高级设置-监视器-选择色位)。电脑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 024X768”及以下,不用过高(windowsXP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属性-屏幕保护-选择分辨率;win7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选择分辨率)。如果出现未知错误,尝试以“兼容模式”打开软件,方法:点击桌面Camtasia Studio软件图标-点击鼠标右键-兼容性-在“以兼容模式打开这个程序”选项上打钩。生成的微课视频格式为FLV或MP4格式,不要用avi格式。

7.微课程开发的评价

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实施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四、微课程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模板(见表3)

表3

五、关于微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程虽然对教师成长有帮助,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教育变革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调动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1.微课程并非万能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宜过多地去为了“微课程”而走“微课程”的形式。微课程只适合知识结构简单、目标性强的知识点,不适合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又不容易阐述明白的知识点。

2.微课程的情感何在

教师需要跟学生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情感因素因人而异,不可复制。教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门是艺术,它需要有责任、担当和爱心情感的投入。虽然情感不能复制,但技术是可传播的,也是必要的。

3.微课程的价值体现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问题、微故事、微研究,要将目光放低,重点关注常态的教育教学事件,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对于学校而言,微课程只是教师研修的一种方式,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开发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启发教师实践、思考、提升、交流、分享的过程。教师在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向同伴学习与自我反思。

4.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使用设备和费用如何解决?如何控制学生上网期间是在学习?教师制作微课是否属于额外的劳动?如何保障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现有课时和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什么时间去完成微课的要求?这些都是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猜你喜欢
微课程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