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乾炳
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应用,而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能力问题是信息化环境下制约教育技术设备能否高效能应用的瓶颈问题。有人主张通过提高教师的ICT(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来解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课堂中的应用问题。笔者对此存疑,原因是:一方面,ICT能力解决的仅是设备操作层面的技能问题,一切设备在课堂中哪怕是娴熟应用,如果脱离了教材内容和教学法,其应用的深度和效度都会打个大大的“?”;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和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急需提升的绝不仅仅是教师的ICT能力。
教育技术是否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检验设施设备高效能应用的重要标准。我们的做法是,聚焦TPACK知识,通过“五融”举措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育技术设备尤其是信息技术设备的常态应用、深度应用和高效能应用。
TPACK就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2005年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来的。TPACK的框架(如图1所示)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另含四个复合要素,即教学内容知识(PCK)、技术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基于TPACK基础上的能力被视为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
图1 TPACK框架图
依托已经建成的“锦江教师网络成长空间”(一期),开展“锦江教师TPACK知识与能力提升网上行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信息素养的教师,“量身定制”教育技术知识与能力学习课程,以学分登记和模块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实施引领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并拓展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利于教师“随时学”“随处学”和“有选择地学”。同时,在学习名师成长轨迹、深入个案分析、探索名师成长规律等方面提供服务,多层次、多方式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该空间还具有教师TPACK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过程留痕”功能,让教师“学习可见、成长可视”。
我们主要把四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活动融合在了常规教研活动之中,既免除了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也达到了提升教师TPACK能力的目的。
一是通过“教师在线教研”,由区教师进修校教研员在网上指导教师开展教材解析活动,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答疑解惑和在技术应用上进行互动研讨。
二是通过“在线课堂直播”,实行名师课堂、优质课课堂在线全开放,跨时空发挥名优教师、名优学校在学科教学和技术应用上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视频教研系统”,开展校际间(包括对口帮扶学校)同学科教研组实时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通过“微格教室”,开展“微格教研”,让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与学科组的集体研究有机结合,进而促进教师在互教互学中教学相长,提升TPACK能力。
图2
在云技术风起云涌后,我区在教育资源建设上注入了“云”的理念。2013年,锦江教育资源中心升级为锦江云资源平台(如图2所示)并正式上线。这是锦江区实现“三通两平台”的重要举措。它是以云计算的方式,以云搜索为核心,优化组合了锦江教育资源中心、锦江教育视频中心、锦江课堂教学直播平台、优课数字教学平台、云数字图书馆、名校资源平台、厂商资源平台等,采用优质教育资源分层建设、分级管理、自动推送、集中展示、区域共享的教育云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区校一体,云端存储,分级展示,同步共享,并使教育资源海量化、易检索。锦江云资源平台为全区教师提升素养、更新知识、训练技术提供了支持和服务,是持续聚合资源、实现泛在学习的学习型资源“Mall”。
目前,作为锦江云资源平台的子系统,每所学校建成了学校资源库管理平台,每个教师建设了个人资源空间,组成区教育局的“公有云”和学校教师“私有云”的混合云,教师可通过个人空间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收集与梳理,并能在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TPACK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以经验为基础,以相关信息为依据,以科学分析为手段来促成的。
这两年,我区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开展区域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监测。其监测分析的指标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与学生学业成绩高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对监测结果的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专家建议,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包括对教学工具、教育设备的优化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及其反映的深层次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对于提升教师的TPACK能力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要想推动教师TPACK能力建设,单凭电教馆的力量不够的。而光靠教师进修学校或人事科等部门的一己之力,往往也会力不从心,收效甚微。部门融合联动、多管齐下才是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教师TPACK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
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提出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的要求。2013年,我区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体系,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担任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正式明确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教导处来主导教师能力建设和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应用推进的协作部门,做好相关平台开发和负责管理的信息化;人事科配套出台教师能力建设和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财务科负责提供全区教师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考评。顺畅的工作体系,明确的工作分工,确保了部门间的正常联动,形成了服务教师TPACK能力建设的有效合力(如图3所示)。
图3 部门联动示意图
我区在教师TPACK能力建设上的“五融”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教学技能、教育境界的提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设备的高效能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锦江中小学课堂已经由“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象发展到“万紫千红总是春”,实现了质的飞跃。四川省教育厅已经决定在全省推广我区在教师能力建设上的“五融”模式。
锦江区在教育技术配备上不是全市最好的,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益。在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多项教育技术应用赛事中,锦江区连年取得成绩优异,如在“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评选”“成都市信息技术环境应用赛课”和“成都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锦江区连续七届名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特别是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信息化赛事——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互动课堂教学大赛”,锦江区连续三届获得大西南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合肥举行的“2014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育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现场,活动负责人对锦江区连年取得优异成绩给予了特别肯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信息化浪潮下的教育技术、教育设备飞速发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注定了提升教师的TPACK能力是一个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理想状态来看,可以说追求TPACK能力提升,锦江区才只是刚刚起步。提升教师TPACK能力,我们或许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