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造性思维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的领域,它不满足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客观世界中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领域、打开新局面。通过改变传统教育观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从解决问题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几方面来论述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幼儿 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幼儿感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
例如,小班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和鲜艳的颜色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主题“找朋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根据瓶上的标记进行匹配活动,并能按照瓶上的提示准确地拿出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个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帮瓶子宝宝找朋友(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颜色的关注度,请幼儿找出颜色一样的瓶子宝宝并匹配);第二个环节,尝试点物匹配,探索声音的强弱(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操作);整个活动都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设计依据。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活动环节中,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提高了。
二、提高和促进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要注意设计有趣的情节,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动”起来。
1.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根据小班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诙谐有趣、轻松活泼的故事情境,以此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小猫吃鱼”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根据鱼的颜色、大小等显著特征给鱼分类。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买鱼,经过三条路,小朋友们怎么走小路?为什么?到了卖鱼的地方,小朋友们应该怎么买?为什么?买好了鱼怎么给小猫吃鱼?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使幼儿直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少指令性操作,多主动性操作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如果教师用指令性的语言来教育幼儿这样或那样做的话,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幼儿对活动更加反感。只有让幼儿在理解活动目的的同时,主动参与到材料的操作中,才能构建新的知识。例如,在“蝴蝶飞呀飞”这一活动中,我们将目标定位在根据颜色、大小及蝴蝶身上的标志给蝴蝶分类,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对性。我们发现,如果幼儿的操作是主动的,他们后继学习的兴趣就比较高。
三、从解决问题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
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无论这些方式是否有效,它都是幼儿智力活动方式的体现。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允许幼儿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坚持自己的观点,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速度,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养成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在数学这个领域中开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孩子敢于创造,善于创造。要鼓励他们的新奇念头和行为保护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找到满意答案。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代。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张慧.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殷红博.幼儿数学发展关键期基础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02(12).
作者简介:陈筱如,女,1972年1月出生,专科,就职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叠翠华文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