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映辉+卢磊
摘要: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的的角度,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集聚局限性和资源链接不足,通过引入系统创新的理论观点,以青岛蓝色硅谷为例,寻求蓝色硅谷的比较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
关键词:六位一体;蓝色硅谷;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5.003
当前,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产业之间的竞争越发加剧。科技园区的集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单纯依靠对运输成本和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已经很难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寻求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的联系与合作,使区域内的产业可以实现知识的快速创新、转移、扩散。因此,探究如何通过科技园内外部的力量来促进信息、知识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高速流动,成为研究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此意义上,研究科技园区的区域创新机制,对促进园区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六位一体创新机制的提出
1.1 产学研合作界定及问题
产学研合作通常是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它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表现,其合作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1]。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等有关各方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出发,为了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共同愿景、争取最佳利益和提高综合优势,结合彼此的优势资源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从创新角度看,产学研合作是创新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同时,产学研合作还是合作各方依据各自占有的稀缺资源按经济规律进行匹配的经济活动方式[2]。因此,产学研合作历来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例如吴树山从产学研主导对象的角度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划分成了两种:市场需求牵引型合作模式和政府宏观指引型模式;王娟如从微观层次探讨了产学研的直接合作模式,并将合作模式归为三类:技术协作型、契约型、一体化型,等等。
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研究的层面都比较低,只强调了点对点的合作运行,涉及府产学研资介链接,多层次的立体式的合作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前期的研究只关注了产业、教育、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工作,后来又加入了对于政府作用的研究,研究领域不够开阔,层次不够立体,对于科研中介机构、平台的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风险投资对产学研的促进作用,资本市场对于产学研的重要性方面的研究,要么放在了次要的研究位置上,要么是独立的研究,没有与另外几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系统的链接体系。对于涉及科技园区创新机制建设,涉及“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合作研究的探索太少。到了后期,随着系统创新,协同创新等概念的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把系统创新观念引入到产学研研究工作的重要性[3]。
1.2 “六位一体”创新机制
所谓六位一体的科技园区创新机制,是一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投融资机构和政府之间的系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它通过引入了系统创新的理论观点,由产学研的合作链接延展而来,实现科技合作、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人才积聚和培养,科技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理论相比,它更加突出了“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性。六位一体不再是孤立的元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要素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是市场推动为主,政府引导为辅,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充分参与的系统创新模式。鉴于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并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才能真正的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形成有价值的知识积累。因此“六位一体”创新机制的运作应该是始于市场需求的引领,这里的市场需求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现有的需求,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六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与市场的需求必须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以此来提高园区的快速响应能力。作为六位一体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的企业、科研院所,应该打破彼此的障碍,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共建研究平台、结成产业联盟等),在多个层面合作,加快系统内的知识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只局限于园区内部的知识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相关联科技集群的知识流动同样重要,系统不是闭塞的,而应该是互动交流与开放的。
在这个系统的内部,科研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要充分参与到创新之中,科技中介可以是官方或民间的,可以是营利性组织,也可以是公益性组织,多种形式的存在,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等形成一对多、多对多不同层次的链接服务体系,创新中介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打通知识成果产业化的每个障碍。金融机构要根据地区特色,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为园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下,政府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推动是主动力,政府引导是副动力,两者缺一不可,政府要根据自身条件提供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持、法律规范,保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金融机构的利益分配,加快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建设,努力形成各主体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创新文化氛围,树立园区科技创新的文化形象,增强对系统外的人才,资金,中介等资源的吸引力。
2 蓝色硅谷建设:比较优势与问题
为探索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以青岛蓝色硅谷为例,进一步分析其比较优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寻求“府产学研资介”创新机制建设的关键。
2.1 青岛蓝色硅谷链接优势
2.1.1青岛具有较完善的海洋产学研机构和人才资源
作为海洋科研城,青岛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涉海两院院士19人,以及各类海洋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4] 。
2.1.2 青岛具有众多领先的海洋科技成果
“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落户青岛,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50%。海洋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
2.1.3 青岛初步建立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青岛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已占全国的40%。生物质纤维、海洋防腐等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海水综合利用走在国内城市前列。
2.1.4 青岛具有良好的蓝色硅谷建设环境
青岛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长期积淀的独特历史要素和人文内涵,塑造了青岛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初步具备了服务蓝色硅谷所需要的通讯、交通和现代金融体系。
2.1.5 蓝色硅谷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居于环黄海圈、沿黄流域城市带的交叉点,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对接日韩以及我国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地理位置、交通枢纽。
2.2 蓝色硅谷链接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青岛市自身的产业结构看,与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仪器仪表及海洋装备等重点领域相关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这样就很难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科技协作和创新互动不足,缺少合作渠道和平台;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快,规模不大,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状况来看,青岛地区高水平院校数量少,从事海洋基础研究的人才多,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科技的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领军型人才数量较少,较少取得突破性的应用性的研究成果。此外,受体制、制度的限制,青岛市没有技术整体转移和人才流动的机制,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缺乏选择的自由,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策略落后,不能跟企业进行很好的对接,相比较台湾,每年会有10%到15%的人才流动到产业中去,等于每年释放出来500到800个研发人才的能量到产业结构中去,持续扮演产业的坚强后盾,而在青岛,缺少这样的政策,科研人员不敢跳出体制,去到市场中参与竞争。
第三,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鼓励个人创业,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但是这些政策普遍存在着准入门槛高、覆盖面较窄的问题,与苏州、杭州相比,青岛市的扶持资金标准偏低,相关部门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小、种类少、限制条件多,满足不了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引进人才政策方面,关注重点在前期引进,而后续的住房、医疗、孩子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考虑不足。其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少,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具体的措施保障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力度不够。
第四,从金融领域看,存在着金融资源总量不足,不足以有力支持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升级转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结构比例失调,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金融市场层次单一,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缓慢;金融创新不活跃,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没有针对蓝色硅谷的高科技产业,专门设立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平台。例如,青岛市以投资公司的名义登记注册的多达上百家,从事风险投资的较为正规的风投公司只有两家,而其它以“投资”命名的公司多数是实体投资公司[5]。而苏州拥有111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的资产有270亿之多。与苏州相比,青岛创投机构的数量和资本规模差距很大。
第五,在促进科技成果利用、转化、鉴定、法律保障等中介机构的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法律咨询、融资服务、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有明显的链接缺失与不足,全市还没有形成较为协调发展、成熟运作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以上可见,青岛建设“蓝色硅谷”,在“点”上,凸显短线闭环;在“链”上,尚未延展成型。在“府产学研资介”的协调运作方面,还没能形成一体式、网络化的综合运作机制(见表1)。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低,资金支持缓慢,海洋科研力量配置不够均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市场化的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与产业结构配套的链接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3 基于“六位一体”的蓝色硅谷创新机制
建立“六位一体”的蓝色硅谷创新机制,需要以园区创新理念,依托青岛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研发中心合作,进行技术开发,解决一系列的重大技术难题,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实现基础科研,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化的良性互动,加快知识成果在三者之间的流动。可以借鉴“合同科研”的方式,科研的任务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这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捷径。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各研究所雄厚的研发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企业可直接、迅速的得到为其“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
同时,转变政府为单核心的发展模式,走企业化经营的道路,破除制约蓝色硅谷内产学研资介合作的障碍。抓住供应链附加值较高的两端,重点关注蓝色硅谷的研发和营销能力,同时兼顾高端制造业,搭建蓝色硅谷创新平台金字塔体系,从四大层次构建十一个促进平台,为进驻蓝色硅谷的各行各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助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6]。除个别平台外,大部分平台分别成立专业的公司来运作,比如文化层对应着蓝色硅谷文化传播公司,知识产权平台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来支持(如图2所示)。此外为了保证“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稳定运行,必须兼顾各方的利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创造友好的创新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4 实现 “六位一体”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创新制度体系,推进各要素的协调发展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目的在于实现新型创新机制的一体化与系统性,基于系统创新的各要素的协调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最终形成的是一种链接配套、互利共赢的园区创新体系。因此,要加快创新制度体系建立,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法规政策,破解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牵绊,完善服务链接配套措施。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环境与激励方式,提高产学研资介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4.2 实施政府引导,建立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府产学研资介合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流渠道和服务平台。形成以专业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体系的服务功能,形成产学研资介合作的中介服务机制。
建设蓝色硅谷成果转化中心。成立蓝色硅谷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专业的蓝色经济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积极申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成果孵化器认定;建设蓝色硅谷网络交流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仓储物流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国际性、全国性海洋成果交流会议。同时通过网络与青岛市行政服务大厅联网,建立绿色通道,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工商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政策咨询、科技信息等多方面高效服务;建立海洋人才市场,积极为人才引进和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中介服务网络平台。通过对接国际中介服务机构和网络系统,覆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服务网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投资多元化、服务全球化、标准国际化的蓝色中介服务体系。
4.3 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融投资机制
构建蓝色投融资体系。设立蓝色硅谷创新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投资体制;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园区创业,通过多元投资等形式,鼓励建设各类创投基金,放宽投资的门槛限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重点投资,加大对创新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扩大多元融资规模;搭建投融资与创业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
创新蓝色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系统成立创新服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提供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市场,通过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等方式,扩大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蓝色企业信用机制,引入信用评级和服务中介;完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企业信用度的评价体系;推动建立知识融资性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多元资本进入;建立企业失信惩戒网络及披露信息。
4.4 推进人才政策落地,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完善蓝色人才政策体系,引导国内外人才向蓝色经济区集聚或配置。激励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推动蓝色硅谷的人才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蓝色硅谷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走出去,走进企业或者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的资金,公司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帮助,推动人才流动的机制,实行技术的整体转移,带动知识的流动,发展衍生公司的模式,实现“府产学研资介”创新系统链接、协调发展。
加大引进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链引进模式,建立以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蓝色人才链接机制。围绕重大科研、工程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培养载体,建设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企业创新的多学科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执行力、协同能力,能够驾驭“府产学研资介”战略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发展创新产业,带动科技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2, (12): 159-161.
[2] 蔡兵,赵超,史永俊,等. 创新与产学研合作[M]. 广东: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2-3.
[3] 隋映辉. 系统创新的内涵、要素与机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10-15.
[4] 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EB/OL]. http://www.qingdao.gov.cn/n172/n68422/n68424/n22952426/23393873.html.2012.
[5] 杨俊. 青岛市风险投资业现状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世纪桥. 2010, (13):76-77.
[6] “科技与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学术沙龙纪要[R]. 青岛: 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 2014.3.14.
(责任编辑:姚 英)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e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gglomeration limitations of I-U-R coope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links to resources. By introducing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 as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 blue silicon valley ", to seek the blue silicon valley'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ix in one"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Six in one; Blue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Mechanism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目的在于实现新型创新机制的一体化与系统性,基于系统创新的各要素的协调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最终形成的是一种链接配套、互利共赢的园区创新体系。因此,要加快创新制度体系建立,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法规政策,破解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牵绊,完善服务链接配套措施。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环境与激励方式,提高产学研资介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4.2 实施政府引导,建立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府产学研资介合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流渠道和服务平台。形成以专业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体系的服务功能,形成产学研资介合作的中介服务机制。
建设蓝色硅谷成果转化中心。成立蓝色硅谷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专业的蓝色经济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积极申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成果孵化器认定;建设蓝色硅谷网络交流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仓储物流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国际性、全国性海洋成果交流会议。同时通过网络与青岛市行政服务大厅联网,建立绿色通道,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工商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政策咨询、科技信息等多方面高效服务;建立海洋人才市场,积极为人才引进和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中介服务网络平台。通过对接国际中介服务机构和网络系统,覆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服务网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投资多元化、服务全球化、标准国际化的蓝色中介服务体系。
4.3 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融投资机制
构建蓝色投融资体系。设立蓝色硅谷创新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投资体制;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园区创业,通过多元投资等形式,鼓励建设各类创投基金,放宽投资的门槛限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重点投资,加大对创新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扩大多元融资规模;搭建投融资与创业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
创新蓝色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系统成立创新服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提供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市场,通过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等方式,扩大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蓝色企业信用机制,引入信用评级和服务中介;完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企业信用度的评价体系;推动建立知识融资性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多元资本进入;建立企业失信惩戒网络及披露信息。
4.4 推进人才政策落地,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完善蓝色人才政策体系,引导国内外人才向蓝色经济区集聚或配置。激励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推动蓝色硅谷的人才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蓝色硅谷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走出去,走进企业或者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的资金,公司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帮助,推动人才流动的机制,实行技术的整体转移,带动知识的流动,发展衍生公司的模式,实现“府产学研资介”创新系统链接、协调发展。
加大引进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链引进模式,建立以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蓝色人才链接机制。围绕重大科研、工程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培养载体,建设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企业创新的多学科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执行力、协同能力,能够驾驭“府产学研资介”战略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发展创新产业,带动科技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2, (12): 159-161.
[2] 蔡兵,赵超,史永俊,等. 创新与产学研合作[M]. 广东: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2-3.
[3] 隋映辉. 系统创新的内涵、要素与机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10-15.
[4] 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EB/OL]. http://www.qingdao.gov.cn/n172/n68422/n68424/n22952426/23393873.html.2012.
[5] 杨俊. 青岛市风险投资业现状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世纪桥. 2010, (13):76-77.
[6] “科技与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学术沙龙纪要[R]. 青岛: 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 2014.3.14.
(责任编辑:姚 英)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e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gglomeration limitations of I-U-R coope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links to resources. By introducing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 as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 blue silicon valley ", to seek the blue silicon valley'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ix in one"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Six in one; Blue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Mechanism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园区创新机制,目的在于实现新型创新机制的一体化与系统性,基于系统创新的各要素的协调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最终形成的是一种链接配套、互利共赢的园区创新体系。因此,要加快创新制度体系建立,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法规政策,破解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牵绊,完善服务链接配套措施。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环境与激励方式,提高产学研资介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4.2 实施政府引导,建立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府产学研资介合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流渠道和服务平台。形成以专业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体系的服务功能,形成产学研资介合作的中介服务机制。
建设蓝色硅谷成果转化中心。成立蓝色硅谷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专业的蓝色经济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积极申请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成果孵化器认定;建设蓝色硅谷网络交流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仓储物流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国际性、全国性海洋成果交流会议。同时通过网络与青岛市行政服务大厅联网,建立绿色通道,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工商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政策咨询、科技信息等多方面高效服务;建立海洋人才市场,积极为人才引进和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构建府产学研资介中介服务网络平台。通过对接国际中介服务机构和网络系统,覆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法律咨询、融资服务、证券保险、科研外包、中试外包、人员培训、市场咨询、管理服务等服务网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投资多元化、服务全球化、标准国际化的蓝色中介服务体系。
4.3 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融投资机制
构建蓝色投融资体系。设立蓝色硅谷创新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投资体制;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园区创业,通过多元投资等形式,鼓励建设各类创投基金,放宽投资的门槛限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重点投资,加大对创新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扩大多元融资规模;搭建投融资与创业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
创新蓝色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系统成立创新服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提供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市场,通过科技成果交易市场等方式,扩大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蓝色企业信用机制,引入信用评级和服务中介;完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企业信用度的评价体系;推动建立知识融资性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多元资本进入;建立企业失信惩戒网络及披露信息。
4.4 推进人才政策落地,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完善蓝色人才政策体系,引导国内外人才向蓝色经济区集聚或配置。激励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推动蓝色硅谷的人才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蓝色硅谷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走出去,走进企业或者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的资金,公司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帮助,推动人才流动的机制,实行技术的整体转移,带动知识的流动,发展衍生公司的模式,实现“府产学研资介”创新系统链接、协调发展。
加大引进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链引进模式,建立以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蓝色人才链接机制。围绕重大科研、工程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培养载体,建设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企业创新的多学科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执行力、协同能力,能够驾驭“府产学研资介”战略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发展创新产业,带动科技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2, (12): 159-161.
[2] 蔡兵,赵超,史永俊,等. 创新与产学研合作[M]. 广东: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2-3.
[3] 隋映辉. 系统创新的内涵、要素与机理[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10-15.
[4] 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EB/OL]. http://www.qingdao.gov.cn/n172/n68422/n68424/n22952426/23393873.html.2012.
[5] 杨俊. 青岛市风险投资业现状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世纪桥. 2010, (13):76-77.
[6] “科技与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学术沙龙纪要[R]. 青岛: 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 2014.3.14.
(责任编辑:姚 英)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e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gglomeration limitations of I-U-R coope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links to resources. By introducing system innovation theory , as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 blue silicon valley ", to seek the blue silicon valley'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ix in one"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Six in one; Blue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