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侠+刘艳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改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重要启迪。本文从群众路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点入手,基于相关实证调研分析,提出了集教学、管理、服务、培训、发展、评价于一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并对此模式的建构思路、原则及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以期为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参鉴。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六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2-0093-05
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与输送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要求及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活动指引下,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精神,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也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本文提出“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和新借鉴。
早在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高校为完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所设计和构建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以“塑造灵魂,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式。群众路线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本质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及大学生思想的新趋向、新特点,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提升和 “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标尺,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改进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情况实证分析
正确认识和判断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是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取得工作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强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14年—2015年,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等方式收集资料来透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路线结合的最佳模式。此次调查共选取了包括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4所普通高校,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和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所职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和西安翻译学院2所民办院校共1800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为1001 人,占55.6%;女生为 799人,占44.4%;文科生为 1200 人,占66.7%,理工生为600人,占33.3%;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主要以大一(下半年)、大二的本专科生为主, 大三、 大四的学生为辅;其中大一新生为 698人,占38.8%,大二学生为 580 人,占32.2%,大三学生为322 人,占17.9%,大四学生200人,占11.1%,其中党员 ( 包括预备党员 ) 224 人, 占 12.4 % ,入党积极分子 783 人, 占 43.5% , 团员1068 人,占 59.3 % , 群众 84人, 占 4.6 %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涵盖五个模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后勤支持服务、大学生未来发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共22个题目。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6%。由于选择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高校,所以调查的范围较广,回答率较高,数据质量也较好。相关调查情况梳理分析如下:
此外,课题组还就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做了访谈和调查,现将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摘录如下:
问题1:你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较为集中的回答分别是: ①老师理论讲的多,枯燥乏味,不感兴趣;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不多,一些问题常得不到及时解决;③学生活动和学生需求、兴趣相去甚远;④对社会了解的机会不多;⑤希望后勤部门提供多种支持服务。
问题 2: 你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哪些建议? 学生的回答主要是: ①希望老师和辅导员多与学生联系沟通,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②希望老师上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③各部门配合解决学生问题;④学生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⑤希望多增加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 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针对性,效果欠佳。虽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方式方法日益多样化并逐步以学生为本,但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显示仅有2.8%-10.8%的学生对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好评,87%的学生表示很少或没有校、院级领导参与给学生上课、听课、参与学生活动、探访学生宿舍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等,59.7%-87%的学生表示列举的项目学校仅做到一点或根本没有,66.6%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及就业问题服务指导;66.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奖学金评选、评优等问题上不够民主。可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但还存在针对性较差的问题,有的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大部分学生不够满意。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 互信互爱的和谐师生关系尚未建立。调查中发现,事实上仅有32.5 % 的思政课教师和 40.3 % 的思政干部在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67.5 % 的思政课教师和59.7 % 的思政干部只是偶尔与学生交流, 甚至有的从不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感。第三,在理论课教学中,仅有6.7%-9.8%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及实践课评价很高,而59.7%以上的学生对教师各方面评价不高,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上不够结合学生实际。第四,后勤支持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生活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对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饭堂的期待值有42%以上的学生不能满足。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多,但存在杂、散、乱等现象。活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管理部门多,学生无所适从。而与此同时,贴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如心理健康辅导、恋爱指南、职业能力、就业技能、未来发展等各方面的活动缺乏。仅有18.8%的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并常规化,9.8%的学生认为培训内容形式多且切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只有33%的学生对实践活动满意,可见,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各种做法有待整合和优化。第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待加强和改进。调查中发现,仅有33%的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实际,而高达67%的学生认为网上栏目对学生用处不大或从不点击或不知道该网站,存在网站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相去甚远的问题。因而,从中可知, 很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管理的投入方面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 资源质量亟待加强和改进。第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有待改善。调查显示,仅有2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评价比较重视,41.3%的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组织学生对老师教学进行评价;但只有14.4%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组织学生对学生管理及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高达85.6%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没有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各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有71.5%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评价手段不够多样化、综合化,对学生的考核不够科学合理。第八,教书育人工作落实不够。在调研中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不足之处,如:院、校级领导高高在上、不深入学生。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干部、辅导员、教辅人员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忙各的、各自为政,除普遍缺乏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外,他们之间也缺乏活动和沟通。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德育意识与德育专业理论知识,有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学风等置若罔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
二、“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提出及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9年前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经历了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等,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对单纯的环境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尤其是国内社会经济成分、产权形式、利益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动,人们的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深层影响,使得高校传统的“看管式”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新挑战。同时,高校“条块管理”模式,造成育人职能上的割裂。专业教师队伍认为思政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上完课即走人;机关服务人员认为学生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后勤服务人员认为学生工作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很少关注,更谈不上参与。各支队伍各自为政,互不协调,使得思想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尽管很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对增强教育实效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既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模式还存在如方向合理而深度不够,或注重局部而缺乏全局观念,或注重理论探索而与实际脱节等诸多缺憾。因而,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事物发展总是具有它的两面性,在看到新形势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和阻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的整体推进加快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塑造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引发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期有效的整体推进也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建提供了难得的建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而,对其模式的研究也必须放在一个开放、宏观、务实的思维大背景下进行,“六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塑造灵魂,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我们在对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厘清和把握好群众路线的基本范式,找准施力点,并切实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相适应、相对接,探寻出二者结合的最佳模式。因而,本课题组认为,在群众路线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按照教学、管理、服务、培训、发展、评价六方面的内在联系和不同功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程式和规范性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分解到思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其它专业教师、综合教辅人员及评价人员等六个不同的群体,他们之间各有分工,但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本文提出的“六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此模式的构建,旨在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力量,把学生的发展视为终极目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观点、人本主义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管理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建构原则及基本要素
任何模式的建构,除了体现其知识性、结构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体现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因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联系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方面力量的思路下,“六位一体”模式力求使各要素和子系统间形成矢力方向一致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1.构建的原则。“六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称之为整体性原则,就是使整个系统的子系统达到联动、协调、完整和平衡的状态,释放出最大的合力,发挥最大的效应。所以,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看作一个大系统,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所在,教育、管理、服务、培训、发展、评价六个部门各自承担职责,但分工不等于分家,六方合力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学生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外因,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内因。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主体性教育就是把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纳入到教育对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轨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所以,主体性原则更强调引导学生个人角色转变、思考、领悟、练习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3)“人本主义”原则。“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构建“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就要一切工作思路、内容和方法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脉搏、身心特点和正常利益诉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与时俱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2.“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基本要素。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其中教育是先导,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关键,培训是补充,发展是目的,评价是完善。此工作模式,并非是对传统教育工作模式的摒弃,而是对传统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1)教学是先导。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而且通过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教育活动。此模式中的教育,主张打破以往教师主体的做法,要求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思想,引导学生做课堂主人,通过学生自学课,交流课、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视频课等形式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在学、做、感受的过程中领悟到,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善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从而提升思想、涵养和觉悟。
(2)管理是手段。高校学生管理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效协调、和谐有序。在管理方式上,群众路线指导下的这种管理,重心不在“管”,而在于“理”,即理解,讲道理。不是刚性的集中控制和自上而下的施号发令,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强制执行,而是突出管理的人性化和民主化。
(3)服务是关键。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服务能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所以,在学生身心灵、生活、学习、技术、毕业、择业、就业等领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特色的活动及服务,对于感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涵养作用巨大。
(4)培训是补充。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学校后勤服务已很难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六位一体”工作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建立起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成长过程的全方面的培训以补充课堂、管理、服务中对学生身心灵发展中的不足和缺憾,达到更为全面影响、培育、发展学生的目的。
(5)发展是目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丰富的社会关系、各种能力得到最大发展。所以,“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除了要把大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智能协调、知行统一的的社会主义新人外,还强调重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处世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耐挫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6)评价是完善。评价是检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和效果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可靠保证。旧模式的弊端之一就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直接、高效的互动和监督平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没有精准的跟踪测评指标和反馈机制。所以,需要建立专门评价机构和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体系,进行评价标准制定、量化测评、反馈、监督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四、推进“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实践路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高校领导重视到位是构建“六位一体”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决定性因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要在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牢牢把握群众路线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一切教育、管理和服务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的目标和终极价值的理念。校领导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做到制度措施配套、经费充足并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如此才能保证这一模式出成效、出成果。
2.构建协同联动的 “全员育人”机制。“全员育人”机制就是要形成一个上下协调、纵横交错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格局。首先,要建立起部门领导分工、负责制,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和评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其次,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两课”专职教师和学生管理专职辅导员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够理想和“两课”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去专业化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当从政策、制度等方面给予这支队伍政策倾斜,让他们感受到职业角色的重要及自身的价值,从而切实推进此模式的实施。再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得到加强。多年以来,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没能很好担负起这一使命。他们不仅应该担负起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毫无疑问,也应该担负起学生人格素质与职业素养的示范与指导工作。最后,教辅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虽然这些人员不直接参与学生的教学或日常管理,但却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接触,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执行者,是校风、学风最重要的体现者,他们的服务形象、态度、工作效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精神具有无形的示范效应。
3.构建教学“全过程”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一个是教师教的过程,一个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六位一体”模式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积极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变课堂灌输为学生自学研讨、论文报告、答辩竞赛、分享、实践考察等形式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其次,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全面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树立起“科科有德育”的大德育观。再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主题除了体现知识、能力、文化教育以外,更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最后,在全面的培训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和引导作用。如帮助新生的适应性指导和培训、学业规划、人际关系指导培训、恋爱问题指导培训等;提升学生内涵建设,如开设琴棋书画、诗歌舞蹈、辩论演讲、社交礼仪、修身养生班培训等;提升学生技能,如进行计算机、英语等级证、驾照、烹饪、游泳、球类、各种从业资格证等培训;就业培训如职业生涯设计、应聘指导培训、求职技巧培训等。
4.打造“全方位的”特色品牌活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提升学校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学术环境、自然环境等,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景观,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影响、感染和提
升。同时,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学生情操陶冶、滋润心灵、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设立专门部门,使活动循序渐进、系统化、常规化。
5.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首先,设立专门评价机构并深入到学生中间,融入到学生校园生活里,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清楚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文化环境,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其次,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优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优体系,最后,建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跟踪测评指标和反馈机制。如此,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持久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01).
[2]杨发玉.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3]王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高群.构建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J]. 学术论坛,2012,(5).
[5]颜毓洁,陈萨莎.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J] .大家,2011,(17).
[6]冀学锋.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7]陈德静.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工作新体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
[8]王西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