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的影响

2014-11-21 07:59王爱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尿管循证程度

王爱华

长期卧床留置尿管的患者,拔管后排尿困难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再次导尿会增加感染机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为了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采用拔管前将尿液排尽、拔管时注入药物的方法[1]。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拔管致患者尿痛、排尿障碍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因此,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125例,拔管时进行循证护理,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进一步改良拔管方法,收到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75例,男性230例,女性145例,年龄47~62岁,留置尿管时间3~40d。其中腰椎骨折39例,骨盆骨折42例,下肢骨折19例,心血管疾病97例,腹部手术患者78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52例,脑梗塞患者48例。将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顺序编号分成A组(常规组)、B组(注药组)和C组(循证组)。1~125号为常规组,126~250号为注药组,251~375号为循证组。3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留置尿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拔出尿管,B组患者拔出尿管前给予药物注射,C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C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在骨外科、普外科、妇科、心内科、神经内科5个科室抽1名责任护士组成循证小组,从中选出1名任组长,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思维方法的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循证护理的过程,严格遵循循证护理的拔管方法和拔管时机,准确评估拔管后的疼痛程度,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测试。因牵扯科室较多,组长还负责对纳入的研究对象分组编号及对纳入对象的条件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把关,每月组织小组成员开会,对各科室纳入对象的情况汇总并研究分析,以免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研究结果。

1.2.2 确立循证问题

如何减轻拔管疼痛、掌握最佳拔管方法和拔管时机,从而减少排尿困难,增加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

1.2.3 寻求实证

对关键词“留置尿管患者、拔出方法、时机”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寻找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检索查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到相关文章152篇。

1.2.4 评价证据

分析评价文献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结合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想法和需求,确定出最佳护理措施和方法。

1.2.5 循证护理

①减轻拔管疼痛。常规拔管抽空气囊内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再向球囊内回注0.9%氯化钠注射液0.3~0.4mL,此为球囊回缩后最佳剩余量[2]。球囊与尿管直径相差无几,0.3~0.4mL的剩余量使球囊充盈度最小且不能形成皱襞和棱角,拔管时不致划伤尿道[3]。拔管时嘱患者配合深呼吸,减小尿管拔出过程中的阻力,使疼痛程度减轻[4]。②拔管方法。拔管前改变既往定时夹管排尿的方法,采用个性化排尿措施,即模仿生理排尿机制,要求在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排尿,指导患者在每次排尿前如正常排尿一样先增加负压,夹管延迟5~10s再开放。指导患者排尿时继续增加腹压直至排尿结束[5]。有效训练膀胱括约肌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训练3次以上,拔管时采用注药拔管的方法,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0.9%氯化钠注射液5mL+庆大霉素8×104U,从尿管注入[1]。为了增加拔管时的舒适度,在应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再加入石蜡油5mL[6],减轻患者排尿时的疼痛。③拔管时机。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嘱患者拔管后多饮水,30min内排尿。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的程度及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①疼痛程度评估标准,采用国际文字描述评分法,把疼痛分为5级。0级,无痛;1级,微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剧痛,不能忍受,患者按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描述[7]。②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从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排尿障碍3方面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时患者的疼痛情况

B组疼痛程度轻于 A 组 (Z= -6.32,P<0.01),C组又轻于B组(Z=-5.30,P<0.01)(表1)。

表1 3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程度比较 (例)

2.2 拔管后患者第一次自行排尿情况

表2显示,自行排尿患者,B组多于A组(χ2=28.23,P<0.01),C 组多于 B组(χ2=18.04,P<0.01)和A 组(χ2=82.24,P<0.01);诱导排尿患者,B组少于 A 组(χ2=14.53,P<0.01),C组少于B组(χ2=8.93,P<0.01);排尿障碍B组少于A组(χ2=5.61,P<0.05),C组少于B组(χ2=7.09,P<0.0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1991年加拿大教授提出的护理模式,其从循证医学中发展而来,旨在通过有价值的、可信的结果作为证据,提出问题,并寻找实证,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内容[8]。循证护理学综合了临床最佳的护理经验,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满足患者疾病康复的需要。本研究对37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拔出尿管,观察拔管时疼痛程度及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其中125例运用循证护理,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拔管方法进行了改良,在拔管时抽空气囊后再注入0.3~0.4mL液体,注入药物拔管时加注了石蜡油,既减少气囊皱褶又增加了尿道的润滑程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拔管时的疼痛及排尿时对疼痛的恐惧感;同时掌握拔管时机,在膀胱充盈并有尿意时拔管,并模仿生理排尿方法 ,使膀胱规律的收缩。以上这些措施均增加了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表1、表2显示,循证护理的方法均优于前两种方法。

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1]王爱华,张淑香,宋富美,等.骨外科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的影响.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6.

[2]李玉红,丁海梅.男性留置导尿管两种不同拔管方法对尿道损伤程度影响的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34.

[3]黄建民,奚翠云,李玲,等.改良拔尿管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3,10(15):102-103.

[4]丁素云,牛爱霞.国内成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42-44.

[5]李丹华.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正常排尿的影响.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59-160.

[6]林世红,黄琦,韦成信,等.气囊导尿管不同拔管方法对男性病人拔管后舒适度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52-53.

[7]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

[8]蔡景芬.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临床医学,2008,28(7):119-120.

猜你喜欢
尿管循证程度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