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凤云 郭芬英
综合医院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多、病种杂、流动性大、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门诊输液中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我院2008~2012年门诊老年输液患者每年以5.3%~9.2%的速度增加。老年患者由于静脉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等原因,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机械损伤力下降[1],且老年患者外周皮肤松弛,感觉、运动迟钝等生理退化,输液过程中易造成针头滑脱移位致输液失败。因此,老年输液患者安全隐患多、风险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012年3~9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1 200例老年患者采用外周浅静脉穿刺前给予湿热敷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3~9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老年输液患者1 200例,年龄60~89岁,男性714例,女性486例。入选标准:①神智清楚,愿意合作者;②无中心静脉导管、外周导管插入史;③肢体对温度、疼痛感觉正常者;④每天输液1次,连续5d以上者;⑤无外周皮肤破溃感染者;⑥未输入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化疗药物者。按照上、下午输液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0例。2组患者年龄、意识状态、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和穿刺针(天津哈娜好企业生产),规格为0.6mm×25mm。选择上肢手背、前臂相对粗直的浅静脉,尽量避开关节、骨隆突处的部位。实验组患者在穿刺前5~10min,给予4~8层10cm×10cm、温度50~55℃无纺纱布覆盖在穿刺部位,同时使用保鲜膜进行密闭包裹5min后拆除,按基础护理操作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前不进行热敷,按照基础护理操作常规进行静脉输液。
1.3.1 疼痛感
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测量疼痛程度,将疼痛的自我感觉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剧烈、无法忍受6级。面部表情量表分别由6张从微笑或幸福直到流泪的不同面部表情图组成。此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者,如儿童(3~5岁)、老年人及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2]。穿刺完成后,在液体正常输入后、患者情绪稳定时让患者指出最能描述疼痛的面部表情。
表1 2组穿刺疼痛感比较 例(%)
1.3.2 回血速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用秒表记录从进针到记录者肉眼看到回血的时间。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并计算一次穿刺成功率。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见表1。
实验组回血时间(3.6±0.1)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0.2)s。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83.7%(χ2=4.683,P<0.05)。
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治疗、抢救和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3-4]。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患者血管显露和充盈程度的影响,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是保证一针见血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肤血管逐渐松弛,弹性降低,末梢循环差,血管充盈度不佳,且回血速度慢,容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由于回血速度慢,针芯在皮内、皮下及血管内走行距离长,会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加剧了微循环障碍,使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感加剧[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湿热敷的患者疼痛感明显轻于常规穿刺患者,回血速度快,一次穿刺成功率也较高,证实湿热敷对降低老年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回血速度、减少穿刺失败有明显的作用。老年患者输液前给予局部短时间湿热敷,可以明显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皮肤更加润滑,穿刺时回血速度增快,避免由于回血慢造成的穿刺失败。因穿刺时间缩短,减少了对皮下组织的隧道式损伤和撕裂伤,采用湿热敷患者的疼痛感明显下降。
总之,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老年患者采用局部5min湿热敷方法简单、用时短,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需注意热敷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50~55℃,避免烫伤患者。
[1]张庆玲,高照渝,李颖.门诊老年人输液过程中外周静脉的护理.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1074.
[2]堵国琴.外科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12,16(12):1888-1889.
[3]杨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预防.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296-267.
[4]韩曙明,范广萍,王云霞.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162-163.
[5]王雪梅,王晓湘,郝蒙蒙,等.超高龄患者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