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孝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一改往日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强调将地理学科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也使地理学科真正成为一门实用的基础学科。本文试图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出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做出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教育中的全面实施,地理学科的新课标改革也随之而来。自实施以来,新课标改革已卓有成效,需要进行总结以利于进一步地改善和经验的推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指导思想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要求地理应是“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对初中地理教育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挑战。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发现世界、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学科,是人类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本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满足于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和书本知识的记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理论,也无法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加以应用,偏离了地理教学的本来目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力图将地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引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既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真正达到了用地理为生活服务的目的,真正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性,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创设课堂讨论、小论文写作、学生上台讲课等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提问和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拓宽和深化思维,通过课外阅读相关书本和自主搜集资料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达成教师启发性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思考,积极引导学生以地理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倡学生主动观察地理学现象以印证所学理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常常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应试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已对此作出了改变。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初中地理更多地向应用性、实践性的目标发展,体现了地理作为一门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发展性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应试教育所无法体现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变了教师评价制度,一改唯分数、唯考试的风气,将初中地理教师从出试卷、改试卷、讲试卷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成效的探索。
二、引入全新的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学,新的理论和证据不断涌现,不仅迫使广大科研人员对已有的结论不停地做出反思和调整,也使新的理论应运而生。初中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课标初中地理教材剔除了之前教材中已经落后过时的观点,补充了学科最前沿的成果,满足了新时代下对初中地理教材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跟上教材的更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及时了解学科的最前沿,并把新的材料和证据补充进相关教学内容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作为一门解释世界、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研究方法上,地理学科又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数学计算、物理定律、化学反应和生物进化都是地理学科无法分割的重要部分。地理处于特殊的文理交叉的位置,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初中生结合所有所学科目,给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挑战。从另一方面来说,学好地理也能帮助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举一反三加深理解,有助于初中生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暗合了现代社会培养通才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口问题、资源缺乏、环境破坏、宗教争端、民族纷争、领土纠纷、国际关系等社会热点的讨论也脱离不了地理学知识的背景。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问题的地理背景,拓宽思维方式加深思考深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地理在人类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认识到地理学科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理论与新闻热点相结合,例如讲解地质运动时可以结合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和冰岛火山爆发等事例,给予学生对于地质运动的规模和影响的直观感受。
三、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1.活用多媒体技术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独立的从地图中提取信息,教师有必要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读图顺序、看懂地图中的地理学符号、能将图示与所学地理学知识相对应,并培养学生图文结合、图形记忆。
以往的地理教学受限于场地和器材,无法有效的展示包括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在内的教学相关地图,学生无法对地理知识和数据产生直观印象和图形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器材的更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师有条件有能力展示各种教学用图辅助教学,以达成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图形思维和读图能力的要求。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内容巩固深化的重要过程,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地理学科实践性的良好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形式活泼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效率能够得到绝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都能得到激发。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天文学观测活动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天体的位置、各季节星座的分布、地理位置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也能使学生了解到目前城市中光污染问题的严峻性;环保调查小组能使学生亲身接触到城市的环卫工作,了解现有垃圾处理的方式和问题,明确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对健康的伤害;气象观测小组能使学生体验天气的多变和气候的规律,更好地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加深对气象知识的理解。除了这些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为学生提供野外考察的机会并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地理学科的专题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创造了地理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学科的特殊性赋予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育更好的舞台,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全面性、实用性等特点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发展良好,呈现出生活化、实用化的态势,但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仍旧任重而道远,有赖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教师的坚持与努力。
参考文献:
[1]樊明军.学生野外考察中方向辨别方法概述[J].甘肃教育. 2012(16)
[2]程顺娣.用生活之水浇灌地理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07)
[3]李晴,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4]陈翠兰,周申立,李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J].考试周刊. 2011(56)
[5]徐淑宏.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