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思考

2014-11-17 17:50董德宝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网络文化

摘要:学校网络文化,具有学校文化教育、引导、渗透、规范等功能,在形式和内容、空间和渠道、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新的拓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树立跨时空的现代学校文化观,建构独具特色的学校网络文化,形成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精神品格,是学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笔者认为,在学校文化硬件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软环境的建设,要全员参与,统筹兼顾,运用系统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学校文化;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学校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对学校群体有独特魅力。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描述了文化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而先贤墨子看见染丝,也曾经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而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墨子的“染丝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性不是先天所成,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同样道理,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当一个人置身于整洁优美的学校,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浸染于充满规范和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怎能不使其心灵受到净化,心智得到优化,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呢?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会通过陶冶凝聚等内在的力量,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精神土壤,同时抑制潜滋暗长的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在学校文化的导向下,正确选择社会信息,接受先进思想,逐步健康地成长起来。

● 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的实体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主要空间,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网络文化是在学校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自然而然地体现和反映了实体学校文化的某些形式和成果,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1.学校网络文化以实体学校文化为基础

网络是对现实的虚拟,学校网络文化在一定层面上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虚拟。也就是说,以现实学校为基础是构建学校网络文化的基本形式。我国目前的学校网站的内容大多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再现,同时,也包括了师生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只是出于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对于这些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2.学校网络文化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发展

学校网络文化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体学校文化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及学术研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传播,其面对的对象一般是校内的部分师生,同时上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了其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由于网络的介入,名师课堂、专题报告、讲座的内容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选择地观看,大大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播,提高了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文化的跨群体交流。

3.学校网络文化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延伸和补充

网络载体具有更强的社会辐射性。学校文化愈来愈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构建全新的、健康的学校文化网络能使学校文化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辐射社会,影响社会环境。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外界的窗口,利用它既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传递学校的特色文化。外界也许无法进入到实体学校中感受学校的文化气息,但是可以通过对学校网站的浏览,在数字化空间中感受学校的文化特色。这对于学校的宣传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单元,其内涵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实体学校文化一样,包括基层的物质文化、表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1.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外壳和承载体。在物质层面上,与传统学校文化相比,学校网络文化中增加了很多信息技术和通讯设备及资源,网络已成为最重要的学校网络文化的物质依托。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网、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用于教与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等。

学校网络文化体系要得到有效的运用,首先必须建立学校网站。而从实际来看,目前中小学学校网站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许多中小学的校园网站不是为了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学校网从各个方面去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而只是为了应对检查设置了一些诸如学校介绍、教师风采、公告通知、学校新闻、备课资料等板块,内容简单,更新较少,造成学校网几乎是千校一面、形同虚设,未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文化风貌。

因此,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在建设中应突出文化品位,建设集技术、文化、知识、精神于一体的特有的文化精神品格。这样不但可以使学校的精神积淀得以凝练和展现,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而且可以面向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宣传和辐射学校的文化魅力。

其次,学校内的许多教学与管理行为以及教学资源都将通过学校网络来实施,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元素都与网络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环境,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在数字化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为师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如设立“数字图书馆”、“文化广角”、“同步课堂”、“答疑解惑”、“名师指导”、“留言板”等板块,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动性学习;“课件库”、“教师论坛”、“校本研修”等板块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同时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平台;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园地”等栏目了解学校、学生情况,学习家庭教育常识等。endprint

2.学校网络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动态层面,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独特风貌。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学校在外显上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行为层面上。数字化学校网络行为文化的建设,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平等性、主体性、互动性、灵活性、多样性、匿名性等优势,为实体学校行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丰富的网络活动,加强互动性。数字化学校网络平台的搭建只是基础,如何将静态的板块变成活跃的舞台,如何将蕴含的精神变为实际的行动,这都需要以各种活动为依托,将理想和预设变成现实。中小学可以就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诸多内容,如学校Logo或校歌的设计、学校热门话题以及学校环境的建设与美化等,开展广泛的网上咨询、网上辩论,鼓励和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主题讨论、网上直播、网上读书活动等;也可以组成各种网上协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及其他网上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建设作用。中小学生普遍对网络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网站设计、资源更新与上传的权限,让他们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建立学校网站、自主管理网页,做栏目的版主,这样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校网络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层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次,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它是对学校师生员工和学校组织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要求。在制度层面上,与传统学校文化相比,学校网络文化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

与实体学校制度文化一样,在网络学校文化中,同样需要这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对其中的各类人员和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导向。这些制度包括行为规范制度,如学校网络使用制度、网上资源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论坛或聊天室规范制度等;也包括责任制度,即学校网络中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工作的权力及责任制度,目的是使每位教职工、每名学生、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学校网络能高效有序地运转。

4.学校网络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是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是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它构成学校文化的内核,改变了传统学校的相互独立性和封闭性,具有了时代性。在学校网络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网络的巨大包容性,也带来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学校网络文化要坚守正确价值取向,管好、用好学校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精神文化氛围,对师生员工及社会发挥其辐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是学校无形的文化资产与宝贵财富,是与其他学校相区别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的大师云集、人才辈出,有的环境幽雅,有的理念先进,有的成就斐然。在数字化学校建设中同样应将这些精神财富蕴含其中,凝练学校的精神积淀并辐射学校精神追求和文化魅力。文化是网络的灵魂,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了文化和知识的支撑,网络才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核心和内涵。当然,在新的环境下,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方面也需要不断与现代理念和手段相融合,进行创新提升。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学校网络文化才能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邦虎.学校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焕镳.墨子校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3]董德宝.校园数字平台建设中的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

[4]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3(增).

[5](美)托马斯,哈定,等.文化与进化(7月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6]赫慧.中小学数字化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8).

[7]侯霞,聂竹明,吴杰.论和谐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

[8]章元媛.信息化环境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9-19.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立项号:JG13CB128)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网络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