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构进化之:寻变构模型的孵化式推广

2014-11-17 07:56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张江园区俱乐部

新概念解读:

◆ 发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是从机器学习中引申而来。俱乐部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重点开发深度学习系统的两翼,即受教者主动学习对多层次(多视角)的“穷追不舍”,与施教者在大数据(观察视角)支撑下的教学深度设计。从而构成完整的认知链接和知识再造。深度学习能力可分为五个维度:自我导向、学习设置、学习方法、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

◆ 学科成长工作室、全科师资孵化沙龙——张江的学科成长培育工作,最早是起步于劳动技术课程(不少外省市命名为《通用技术》),浦东教育学会劳技教学专委会的第四届会员大会揭幕了这两个新的平台。工作室更倾向于学科课程的教研,侧重学科内涵的培育;沙龙的酝酿课题更多元,倡导学科外延的融通。

◆ 重构学科教研系统——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新高科技计划,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20年后的今天,张江借用这一概念,正式启动教改多元联动的下一站: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学科教研系统;运用互联网思维,针对系统组成的“路、车、人、货、流”,进行合理(最佳)配载研究。

◆ 园区教育生态——主要集合独立园区的区位特点,量身定制契合优势,并在园区内部实验共享;而在同一地区的园区间,则可通过模式复制来加以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独立园区的特色,进行个性化解构。从管理的角度,拟建立以园区教育会商制度为领衔,以共性特征的孵化共赢为导向,以建构教育资源共同体为诉求的建设方向。

经典案例之:学科成长构建新教学生态

学科成长,又是建构和延展你的教学生态。

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有过一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张江教育人从中提炼出的概念就是“素养”。在他们看来,教育的意义不是知识点,而是知识面,追求的不是知识的概念,而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推陈出新。“留白”这个美术上的术语,成了一个外延泛化的教学特色;而留白后的空间意识,又成了他们大胆试验的专属领域。

以工作室保留项目“备课三人行”为例,最初的发端是采用师徒加“搅局者”的组合来训练青年教师,通常的操作如“微课摩课”、“一课多案”和“一案多课”、“师生教学角色的临时互换”等传统手段。此后的工作室教研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组合,跨界临近学科成了“搅局者”的专属,并逐步扩展到临近学段的同学科教研,相近学科教研,直至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之间的联署教研。张江教育人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创制出了实际上的学区教研概念以及区域学科联合体。

经典案例之:教改实验无处不在

俱乐部已经连续多年承办浦东新区的相关赛事。俱乐部不仅是提供场地和环境,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赛事参与到学科教研的课改实践之中,俱乐部联手区教育学会劳技专业委员会、新区教发院一起,积极摸索适应教改总体要求的课改新尝试。比如,他们正在评估将同学段的一些所谓“副科科目”(非考试类考查学科)的教材做一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培训师资,寻找试点学校,进行小范围的可行性论证。俱乐部在2013年还引进了世界最新的3D打印技术,将其引入课堂,并实现科技与艺术、科技与劳技的学科嫁接实验。目前,这一尝试已经在更多的学校落地展开。

在一场劳动技术学科竞赛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有学生极其娴熟地运用电脑完成了规定的三维设计,但评委们遭遇到一个难题,这位学生的作品达到了赛题规定的要求,但这位学生运用的软件环境却超出了竞赛预设的备选范围,该如何判定的困局自然由评委的智慧去化解,但俱乐部却从中发现了课改的突破点,那就是该如何面对孩子们的智慧,如何面对孩子们不按课堂教学常理出牌的挑战。俱乐部下辖的“劳动技术学科成长工作室”和“全科师资培训沙龙”就此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上面的例子恰好说明了一个问题,CAXA与3D Max,都是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前者是课堂教学的指定应用平台,但后者在应用领域的知名度和功能拓展性都远优于前者,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错位?最终,教师们意识到,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自己,尤其是一些逻辑关联度不大的学科评价体系,不仅完全可以实行较为宽松的课程评价标准,更应该从学生那里,从社会实践的趋同性中提取更适合的改良、改进甚至是革命。

经典案例之:迎接未来已来的新技术教育时代

今年5月正式发布的《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中,对新技术正在影响上海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领域,做了近期、中期、长期预测。蓝皮书直接引用了张江的先行先试样本《神奇不神秘的传感和可穿戴技术应用》来诠释报告对未来5年内可能形成规模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俱乐部受邀在发布会上,以“变‘传为‘感,一起行动学习”为题,做了现场演示和演讲。

事实上,张江涉足这个项目的时间更早,最先导入的是2013年《体感学习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课间操教学中应用探究》,获市教育信息技术重点课题立项,系与浦东软件园有关孵化平台联手开发;俱乐部大胆导入了脑科学领域的传感—可穿戴技术的迁移。他们改进了市场上的一款脑电波玩具,移植到训练学生注意力的心理教育活动之中;著名的世界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美籍华裔科学家黄佐实教授为同学们提出的高大上且相当专业的问题所“惊讶”:“脑细胞以怎样的形式再生,能不能通过刺激来加强大脑的活跃程度?”“这些成果能预防或缓解老年痴呆症吗?”“大脑记忆能不能被复制和移植?”……现场“头脑风暴”的火爆程度,类似一场专业的论文答辩。

学科教学,正因技术的导入而快速转型,可以预期,明天的教育,不再是所谓线上线下之争,而更有可能成为教育革命的新的发端。结合包括传感—可穿戴技术的应用开发、实践和创新发明,不仅落地到了张江社区创新屋,也正在成为俱乐部接下来重点拓展的学校少年宫项目、劳动技术中心实验室项目、基于Scratch的OM竞赛、机器人竞赛等项目的重要抓手和保留特色。

猜你喜欢
张江园区俱乐部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张江高科:负重转型
侦探俱乐部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