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康铁钢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永恒主题,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问题,学校主动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挖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岗位胜任力 高技能人才 经济建筑管理
1 概述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其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具体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在进行目标确立时,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人才的层次性、行业性、时代性、类型性和全面性,以培养适应一线生产服务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培养什么样的职业人才”和“怎样培养职业人才”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所谓人才培养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的问题,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就必须及时转变其人才培养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永恒主题,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①企业觉得学校对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不强,不能为企业解决科技研发难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有一定距离,不能马上上手,需要后期培养。②企业不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往往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考虑其管理成本或风险不愿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③校企合作缺乏完善的模式和机制: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大部分合作往往是停留在表面,靠人脉关系来维系,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2 高技能人才岗位胜任力分析——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通过大量深入的行業企业调研,企业专家深入访谈交流,确定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为双层次岗位目标,分别为造价员岗位与经营管理岗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岗位胜任能力。
2.1 懂技术的岗位胜任能力。包括施工工艺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能力、施工建设定额编制能力、工程图纸识读能力、工程合同管理技术能力。
2.2 懂经济的岗位胜任能力。包括工程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能力、工程财务认知能力、工程经济认知能力、建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认知能力。
2.3 会操作的岗位胜任能力。包括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工程量清单编制能力、建筑经济管理软件应用能力、招投标操作能力、CAD绘图能力、工程结算编制能力。
2.4 会应用的能力。包括工程定额二次开发应用能力、工程索赔管理能力、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技术能力、竣工决算编制能力。
3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内容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问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在校企共育人才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主动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挖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利用学校教师的专业资源主动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例如:本专业职称高、专业能力强、有国家注册资格证书的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职,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建设单位进行造价跟踪审计,节约资金,在企业投标过程中,为施工单位测定成本,采用不平衡报价等策略帮助企业提高中标机会等,通过这些方式使企业有主动与学校合作的意愿,校企紧密融合后再拓展到其他教学环节。
3.1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基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形成从学习到模拟再到真实的逐级螺旋递进的课程体系。
3.1.1 双主体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①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学习领域内容,把实际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例如按照编制工程投标报价的典型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内容有工程识图、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学习内容。②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模拟训练,通过模拟的实际工作任务,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对应的模拟训练,例如施工图识读训练、工程计价实务训练、工程定额测编训练、招投标模拟实务训练等,这些训练是按实际的工作任务进行模拟练习,进一步接近实际工作岗位。③通过顶岗实习,逐步能完成造价员到经营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
3.1.2 双主体构建学习模块与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建立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螺旋学习模块,整合形成对应的理实一体的课程与实践环节,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础学习模块,是对应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掌握工程识图、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
工程定额学习模块,是对应学生工程定额测定与编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悉定额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建设定额测定与编制方法;熟悉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定额类型,掌握各个工程阶段定额的基本应用方法;知识点与实践环节可以整合形成工程建设定额原理、工程建设定额测定与编制、工程建设定额应用等专项能力训练课程。
工程计价学习模块,是对应计算与确定工程建设造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巩固工程建设定额的应用方法,结合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与地方管理办法等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工程量清单与计价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模块,是对应工程建设承发包双方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具体工作,进行合同签订、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等。
工程经济评价与控制学习模块,是对应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策划、投资决策、方案评价及项目全过程评价与控制等能力的培养。
顶岗学习模块,是对学生的两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效果的实践验证,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必要途径。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编制概算书、预算书、工程量清单,进行清单计价、编制工程结算书、进行招投标具体工作、工程审计工作等。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教师的配合完成全过程的指导。
3.2 校企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所以高职教育的师资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建立一支“校企双向互融”的专业教学团队非常重要,在课程体系的内容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课堂知识传授与工程实境教学相对接。
3.2.1 校企共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实现学做合一。依托建筑经济管理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仿真整个建设流程,配备相关软硬件设施,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利用校内示范性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按照企业真实环境分小组进行了综合实务训练,选取典型实际工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交叉使用。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所分配工程的招标、投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2.2 校企共建招投标实物模拟室实现教模合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有别墅、教学楼、住宅楼、小区会馆、军队营房改建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企业实际工程,由合作企业提供资源,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在实训基地的各个实训室中协作完成相关工程招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价款结算与支付等相关工作,每个小组完成后按不同就业岗位扮演角色,与其他小组交叉进行开标、评标等模拟实践工作。小组完成不同工程实训成果后配合交叉进行使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整个流程。
3.2.3 校企共建紧密型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一。以紧密型实训基地建立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将施工现场视频实时引入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有效对接,学生可在实训室内即课堂上与施工现场的企业师傅对话,提出问题,现场解答,教师实时选择不同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现场,在课堂中直接播放讲解,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2.4 校企共建工作室实现教服合一。设立工作室成员选拔机制,由二年级学生负责结对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践,三年级学生负责结对指导二年级学生从事业务工作,形成阶梯状的人才结构,同时,工作室的指导教师按照工程业务带领学生形成若干个师傅组,各师傅组之间亦是相互分工协作的项目组,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工程咨询项目。工作室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接触实际工程,与校外师傅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及时了解新的施工工艺与合同法规等,密切对前沿知识的跟踪,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3.3 共同研发教材内容。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以企业真实工程为背景研发教材内容,将岗位胜任所要求的要素编入教材内容,按照专业实训综合训练,学校与企业教师共同编写综合实训的特色系列教材,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编写施工图识图实务训练、工程定额测编实务训练、工程计价实务训练、招投标模拟实训训练等系列教材,设置典型实训任务,每个实训任务教材分为知识点讲解、工程实际案例、模拟实训课题三部分内容,操作性强,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3.4 共同搭建就业平台。依托校内实训场所、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工作室等方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搭建就业平台,企业从新生入学开始到课程教学及综合实务训练均参与其中,提前将企业岗位胜任要素及企业文化融入育人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就由合作企业的师傅进行授课或指导课程实践,优秀学生提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就业有保障。
4 结语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企业岗位胜任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劉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2]李颖,陈旭平.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校企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5).
[3]于桂芳,郑克俊,关冬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4]皇甫静.高职人才培养校企对接协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1(48).
[5]刘中华.校企合作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6]李志辉,杨海英.校企合作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1(14).
[7]高佳琴.校企合作培养行业软件相关岗位专门人才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8]李明富,林训超,黄燕.基于岗位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高专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五双”模式下培养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j2013105);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依托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培养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R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