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晨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课改不断推进,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教与学结合的结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挥是学生发挥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的流程优化、时间操控、学生主体的发挥等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依托。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适应,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我的理解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二、要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对象,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接受。教师只有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即教育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欣赏。很有可能哪一天,你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而且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找到知己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1.学。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 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 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21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时代淹没的。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启者,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行。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3.丰富文化知识,做“博学型”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不仅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总之,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只有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