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锟+徐玉兰
据媒体报道,由语文出版社负责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七八年级修订本日前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和未修订之前的教材相比,修改后的新教材对“语文三读”中的“两读”做了名称上的改动,变“精读”“略读”为“教读”“自读”。
名称的变化预示着语文学科教育重点的转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修改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求语文课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本次教材修改研讨会上,北大教授温儒敏认为:“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同时他指出,“语文课要千方百计指向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指导,鼓励个性化阅读,把培养读书兴趣爱好作为语文课的头等大事。”
语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避免某些学生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当下学习和将来发展非常重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有言:“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这轮太阳照耀在任何一个徜徉在语文阅读海洋的学生身上,都会反射出圣洁的智慧光芒。阅读让学生思维得到激发,生长出永恒的智慧之花。观察我们周围喜爱阅读、善于阅读的人,不难发现,通过阅读,他们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多彩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视野也更加开阔。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思维和审美方面的水平也远远高出常人。
语文教师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用他自身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几节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和模式化的题海演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无异于天方夜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言,只能是学生们“读书读出来”。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毋庸置疑,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师要相信学生,早日放手,让学生回归到阅读主体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张扬个性的阅读,从过去传统的讲解、提问、训练教学模式中解放彼此,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诵读、独立阅读来提升文学素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纯语文、纯阅读、纯享受的境界。
好的习惯会伴随一生,喜爱阅读会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因为喜爱阅读,会有各种各样的收益;因为受益匪浅,会更加热爱阅读。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就是要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撒种子,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以及终身发展打下语文基础、人文基础。江苏名师张学青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感触很深。一个中师毕业的小姑娘,后来成为省级名师,与她热爱阅读是分不开的。可见重视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多么重要!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阅读的兴趣爱好,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给予他们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一个爱阅读的人,其人生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叶曼、杨绛虽百岁高龄,依然手不释卷,一生与书为伴,正是阅读让她们充满了力量。
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怀着兴趣、带着好奇“读书破万卷”,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成长,必然会“采得百花酿出蜜”。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他们必然会更加喜爱阅读,阅读会成为他们的终身兴趣。做到这一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算真正成功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