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现实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模仿演练;契机;创造性思维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四第127页的例2是:
看似一道平淡无奇的例题,笔者在该例题的处理过程中的感受却是回味无穷.
我们学校是县级普通高中,生源是经层层挑选后剩余的、基础知识欠缺之多、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实在令人犯难.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现实我们要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下面是笔者对该例题的教学过程.
一、模仿演练
让学生按公式模式进行模仿性练习是重要环节.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是:有的不讨论角的范围,出现符号确定不准,导致运算结果错误;有的运算能力弱,不能用联系的观点思考数据处理,简单的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才出结果.对于各种现象(特别是对角的范围的讨论)老师点评后再实施:
演变一:条件不变,求sin(α-β),tan(α-β)的值.
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属于原地踏步,能力没有提高.其目的是要起到强化公式记忆的作用.这一过程暴露的新问题不多.
二、演变中发现问题,抓住培养能力的契机
(1)数据处理能力弱,求简意识淡薄,模式化倾向严重,机械、呆板、思维回路太多.返璞归真思考意识缺乏;
(2)运算过程信息丢失严重,不能用数学的本质思考;
(3)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求简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和学生有了下面对话:
师:解方程式数据大了好解还是数据相对小了好解?我们说的是相对小,不是绝对的小.
生:(微笑回答)数据相对小了好解!
师:那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解方程50sin2α-10sin α-24=0时,不是实施方程两边都除以2的运算,变成25sin2α-5sin α-12=0使数据既整又小呢?是不能除以2,还是没想到呢?还是没有意识?
生:没有意识?
师:方程中有分式相对好解,还是无分式相对好解?
生:无分式相对好解!
生:没有去分母化简的意识.
师:又是一个没有意识.可见,解题过程中要有求简意识.化简是减少运算麻烦的有效手段.解二次方程你们只会用公式法吗?没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十字相乘法.
师:分析数字特征,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是可以减少运算量的.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变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下面的变形是不是很简单呢?
师:这个解法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无语.
师:可见分析数字本质特征,返璞归真思考,可以找到更简洁的解法.
2.分析数字特征,寻找丢失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一直处在模仿阶段,那一定没有创造,一定没有提高.所以,解题一定要抓住数字的本质特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这是摆脱模仿培养创造能力的契机.为此,笔者和学生有了下面的
对话.
师:我们在初中学勾股定理时知道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结论是什么?
生1:(抢先回答)勾三、股四、弦五.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1:就是两直角边分别是3和4,斜边一定是5.也即:32+42=52.
五、进一步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变化
为把探索进一步引向深入笔者又作引导:
师:在上面的探索过程中,你以为三角函数问题讨论什么条件最为关键?
生:角的范围.
师:对!讨论角的范围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不关注角的范围,要么多解无法排除,要么丢解无法找回.
师:模仿上面的变化你能有什么体会?能做出怎样的总结?
生14: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sin α,cos α tan α,进而可以求出与sin α,cos α,tan α相关的解析式的值;
当同学们正在积极思考,生16准备展示其操作过程时下课铃声响了.于是老师简单小结,并提出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探索的希望.
师:这个问题还没有完,不但有生16没有表达完的操作过程,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留下无穷回味。
参考文献:
孙维刚.孙维刚高中数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5.
作者简介:杨艳萍,女,197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盐池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