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经验,作业设计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智慧魅力。下面,我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向大家进行详细说明与阐述。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赋予数学知识生活气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在数学抽象概念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将数学知识蕴藏在学生所熟悉的场景或事物中,赋予数学知识生活气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中“生活中的轴对称”这节内容时,我们不要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有关轴对称的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一直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美丽、和谐且真实的,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民间的艺术剪纸,中国古朴建筑天坛,还有枫叶、蝴蝶、京剧脸谱等。掌握了对称的奥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我们也能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更多对称的作品,用来装点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吧!”这样,我通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历,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将它置于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中,可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加强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往往采取数学公式、数学习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这种抽象呆板、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累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24章《图形的相似》中“相似三角形”这节内容之后,我们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观察旗杆并测量出它的高度,学生会根据学到的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想出以下解决方案:用木尺测出旗杆影长,然后根据木尺长度和木尺影长比例与旗杆高度和旗杆影长比例相等原则,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样,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就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也深刻体验到了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
意识。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育事业多年,发现大部分教师在给学生设计和布置作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意图,总是将自己搜集到的习题随意丢给学生让学生去完成,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不但收获甚微,甚至引起了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着力于作业形式的新颖有趣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比如,我们可以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这样数学作业就会变得具有吸引力,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10章《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章内容之后,我们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习题:假如今年十一黄金周,你父母打算带你去旅游,在旅行社咨询价格时,A旅行社说:“可以选择购买团体票,这样会给你按原价的三分之二算。”B旅行社说:“可以购买一张全票,剩下的人则享受半价优惠。”A、B旅行社全票价格均为150元。那么,这两家旅行社哪家合算?这样,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都有探索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看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数学,在数学中引入生活,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以使我们初中数学课堂再现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贾青松.遵循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作者简介:陈培林,男,1978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岭镇东山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