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4-10-31 12:13保莎李亚军
考试周刊 2014年75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方法

保莎 李亚军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实验是知识迁移的催化剂。本文对迁移的概念、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标准》期望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1]。因此,生物教师要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发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1.迁移的概念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知识的学习、技能、方法、态度方面。积极的影响即为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消极的影响即为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或阻碍作用[2]。在教学中应该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发生。正迁移是有条件的,而实验则成为知识迁移的催化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实验巩固,促进学习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操作以巩固和完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非常必要,也至关重要。

2.1具备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

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是教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前通过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演示实验通常没有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学生操作后,知识才记得更牢固,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心理学实验表明,教师有指导、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其量越大产生的迁移效果更显著。例如实验《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原理,观察现象,并理解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络合物;脂肪与苏丹III试剂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橘黄色的圆形小颗粒。当学生遇到此类试题时,便能得心应手。因此,生物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和条件,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2理解实验操作原理

深刻理解实验操作原理,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根本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不仅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避免负迁移的发生。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其操作步骤与低倍镜的有所不同,如果学生对新方法及其原理掌握不清,容易造成负迁移。为此,教师在讲解步骤时,必须告诉学生做的原因与作用。在使用低倍镜时,通常先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调整与载玻片的距离,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图像。转到高倍镜下,则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而是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不论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实验,学生只有更好地掌握其实验操作原理,才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及迁移能力的形成。

2.3掌握必备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桥梁。生物实验从教学活动的特点通常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制作实验等,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尽量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学生通过多次探究实验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迁移。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师准备猪肝研磨液、配置不同pH的缓冲液,学生则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离不开广阔而深刻的思维,更离不开观察,因此仔细观察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关键。每个学生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细致观察到实验现象及特征,所以仔细观察是知识获得的前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知识迁移最有利的因素之一。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技巧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现象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使实验知识顺利地正迁移。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通过讲解渗透作用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及实验器材,观察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此现象,能够运用渗透作用的原理分析现象原因,从而实现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5稳定的生物实验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求知欲也随之而来,学习的动力更是无穷大。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热爱学习并且有兴趣,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稳定的生物实验兴趣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动力。教师要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即使再枯燥的实验也会增添乐趣,何况掌握实验原理、技能和方法与分析实验现象,将不是难题。反之,如果学生对生物实验完全没兴趣,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使再有趣的实验、再明显的现象,学生也没有印象。因此,生物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稳定的实验兴趣着手。

综合以上分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每一步的引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夯实实验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培养方法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善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实验课“同课异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研究
农村中学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