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玲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50例行剖宫产的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全部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出血量计算方法:术前称量敷料的质量,术后称量手术过程中的使用的纱布和会阴垫的质量,根据血液比重评估产妇的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等指标,探讨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存在的风险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剖宫产妇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妇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至术毕时间、剖宫产总时间及产妇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大出血情况, 观察组中有3例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其中1例产妇为子宫切口撕裂导致的大出血,另外2例产妇因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3例患者的出血量在1800~2100mL,产妇经子宫切口缝扎和宫腔填纱止血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3例产妇均已治愈出院。结论 : 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相比,分娩时间加长,出血量相对增加,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降低。因此,首次剖宫产手术应严格控制其适应症,降低形成瘢痕子宫的发生率。
【关键词】瘢痕子宫;剖宫产;并发症;风险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car uterine cesarean section risk and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March to 2014 March 50 cases of uterine scar maternal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50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of non uterine scar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all cases had during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downlink cesarean se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bleeding: quality weighing dressing before operation, during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weighing the use of gauze and perineal pa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the amount of bleeding blood maternal assessment. Operation tim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discussion of risk analysis and safety of uterine scar maternal. Results all the indexes of two groups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operation time of cesarean s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mothers, maternal to fetal childbirth time operation, fetal childbirth until the end of operation time, and total time of c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hemorrhage volume differences obvious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hemoglob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operation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3 cases of maternal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including 1 cases of maternal uterine incision laceration of the another 2 cases of maternal bleeding, because of the placenta in the uterine scar,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3 patients in the 1800~2100mL, maternal uterine incision suture and uterine packing hemostasis, the disease under control. At present, 3 cases have been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scar uterus again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with non scar uterine cesarean section, labor time is lengthene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s relatively increased,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he first caesarean operation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indication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car uterus.
【keyword】scar uterus; cesarean section; complication; risk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瘢痕子宫常见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在次妊娠时易造成瘢痕破裂,影响剖宫产手术的进程,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瘢痕子宫的形成率也显著增加,再次剖宫产的风险也伴随增加。现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瘢痕子宫患产妇和同期50例正常剖宫产孕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只2014年3月我院50例瘢痕子宫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大者为43岁,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平均年龄为(32.1±2.5)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8±2.9)周,首次剖宫产距本次时间间隔为12月~10年不等,间隔<2年者16例,间隔>2年者34例,平均时间间隔为(4.2±2.3)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产妇均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史,首次剖宫产的方式为宫体部切口和子宫下段横切口。50例产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部分产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另选我院同期再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4~41岁,平均年龄为(33.1±1.7)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9±2.7)周。全部患者均经超声检查、MIR等进行病情检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手术方法:全部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出血量计算方法:术前称量敷料的质量,术后称量手术过程中的使用的纱布和会阴垫的质量,根据血液比重评估产妇的出血量。观察指标:对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术后血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妇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妇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至术毕时间、剖宫产总时间及产妇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n) 手术开始
至胎儿娩
出时间
(min) 胎儿娩出
至术毕时
间(min) 剖宫产总
时间
(min) 术中出血
量(mL) 术后血红
蛋白减低
(g/L)观察组 50 18.9±
12.4 45.2±
15.4 63.3±
17.9 389.5±
188.4 19.0±
9.2对照组 50 9.8±
5.2 36.5±
10.4 44.5±
12.4 278.4±
129.0 11.9±
9.1
2.2 术中大出血情况
观察组50例产妇中有3例出现大出血,其中1例产妇为子宫切口撕裂导致的大出血,另外2例产妇因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3例患者的出血量在1800~2100mL,产妇经子宫切口缝扎和宫腔填纱止血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3例产妇均已治愈出院。
3讨论
瘢痕子宫产妇在临产时因子宫的收缩和牵拉等因素在成原有瘢痕发生断裂,子宫下段瘢痕和宫体部瘢痕的破裂多为不完全性破裂,子宫下段瘢痕多发于临产后,宫体部瘢痕多发于妊娠晚期[3]。有关资料表明:首次宫体部剖宫产时形成的瘢痕再次进行剖宫产时,瘢痕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而瘢痕破裂的发生率与产妇年龄、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等无明显的联系。近年来,剖宫率逐年上升和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泛滥是造成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术后观察产妇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瘢痕子宫严重增加了术中产妇和胎儿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临床剖宫手术应注意控制患者的手术指征,保证手术质量,避免造成瘢痕子宫。
参考文献
[1]胡秋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 6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 18(4):74~75.
[2]邹敏,刘正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9B ):27~29.
[3]冉隆珍. 剖宫产术后瘫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临床研究,2012, 10(10): 558 ~ 559.
[4]娄翠英.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 5(6):623 ~ 624.
【keyword】scar uterus; cesarean section; complication; risk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瘢痕子宫常见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在次妊娠时易造成瘢痕破裂,影响剖宫产手术的进程,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瘢痕子宫的形成率也显著增加,再次剖宫产的风险也伴随增加。现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瘢痕子宫患产妇和同期50例正常剖宫产孕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只2014年3月我院50例瘢痕子宫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大者为43岁,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平均年龄为(32.1±2.5)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8±2.9)周,首次剖宫产距本次时间间隔为12月~10年不等,间隔<2年者16例,间隔>2年者34例,平均时间间隔为(4.2±2.3)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产妇均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史,首次剖宫产的方式为宫体部切口和子宫下段横切口。50例产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部分产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另选我院同期再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4~41岁,平均年龄为(33.1±1.7)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9±2.7)周。全部患者均经超声检查、MIR等进行病情检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手术方法:全部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出血量计算方法:术前称量敷料的质量,术后称量手术过程中的使用的纱布和会阴垫的质量,根据血液比重评估产妇的出血量。观察指标:对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术后血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妇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妇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至术毕时间、剖宫产总时间及产妇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n) 手术开始
至胎儿娩
出时间
(min) 胎儿娩出
至术毕时
间(min) 剖宫产总
时间
(min) 术中出血
量(mL) 术后血红
蛋白减低
(g/L)观察组 50 18.9±
12.4 45.2±
15.4 63.3±
17.9 389.5±
188.4 19.0±
9.2对照组 50 9.8±
5.2 36.5±
10.4 44.5±
12.4 278.4±
129.0 11.9±
9.1
2.2 术中大出血情况
观察组50例产妇中有3例出现大出血,其中1例产妇为子宫切口撕裂导致的大出血,另外2例产妇因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3例患者的出血量在1800~2100mL,产妇经子宫切口缝扎和宫腔填纱止血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3例产妇均已治愈出院。
3讨论
瘢痕子宫产妇在临产时因子宫的收缩和牵拉等因素在成原有瘢痕发生断裂,子宫下段瘢痕和宫体部瘢痕的破裂多为不完全性破裂,子宫下段瘢痕多发于临产后,宫体部瘢痕多发于妊娠晚期[3]。有关资料表明:首次宫体部剖宫产时形成的瘢痕再次进行剖宫产时,瘢痕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而瘢痕破裂的发生率与产妇年龄、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等无明显的联系。近年来,剖宫率逐年上升和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泛滥是造成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术后观察产妇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瘢痕子宫严重增加了术中产妇和胎儿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临床剖宫手术应注意控制患者的手术指征,保证手术质量,避免造成瘢痕子宫。
参考文献
[1]胡秋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 6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 18(4):74~75.
[2]邹敏,刘正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9B ):27~29.
[3]冉隆珍. 剖宫产术后瘫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临床研究,2012, 10(10): 558 ~ 559.
[4]娄翠英.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 5(6):623 ~ 624.
【keyword】scar uterus; cesarean section; complication; risk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瘢痕子宫常见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在次妊娠时易造成瘢痕破裂,影响剖宫产手术的进程,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瘢痕子宫的形成率也显著增加,再次剖宫产的风险也伴随增加。现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瘢痕子宫患产妇和同期50例正常剖宫产孕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只2014年3月我院50例瘢痕子宫再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大者为43岁,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平均年龄为(32.1±2.5)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8±2.9)周,首次剖宫产距本次时间间隔为12月~10年不等,间隔<2年者16例,间隔>2年者34例,平均时间间隔为(4.2±2.3)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产妇均有一次剖宫产手术史,首次剖宫产的方式为宫体部切口和子宫下段横切口。50例产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部分产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另选我院同期再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4~41岁,平均年龄为(33.1±1.7)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9±2.7)周。全部患者均经超声检查、MIR等进行病情检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手术方法:全部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出血量计算方法:术前称量敷料的质量,术后称量手术过程中的使用的纱布和会阴垫的质量,根据血液比重评估产妇的出血量。观察指标:对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术后血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妇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妇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至术毕时间、剖宫产总时间及产妇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剖宫产妇的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n) 手术开始
至胎儿娩
出时间
(min) 胎儿娩出
至术毕时
间(min) 剖宫产总
时间
(min) 术中出血
量(mL) 术后血红
蛋白减低
(g/L)观察组 50 18.9±
12.4 45.2±
15.4 63.3±
17.9 389.5±
188.4 19.0±
9.2对照组 50 9.8±
5.2 36.5±
10.4 44.5±
12.4 278.4±
129.0 11.9±
9.1
2.2 术中大出血情况
观察组50例产妇中有3例出现大出血,其中1例产妇为子宫切口撕裂导致的大出血,另外2例产妇因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3例患者的出血量在1800~2100mL,产妇经子宫切口缝扎和宫腔填纱止血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3例产妇均已治愈出院。
3讨论
瘢痕子宫产妇在临产时因子宫的收缩和牵拉等因素在成原有瘢痕发生断裂,子宫下段瘢痕和宫体部瘢痕的破裂多为不完全性破裂,子宫下段瘢痕多发于临产后,宫体部瘢痕多发于妊娠晚期[3]。有关资料表明:首次宫体部剖宫产时形成的瘢痕再次进行剖宫产时,瘢痕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而瘢痕破裂的发生率与产妇年龄、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等无明显的联系。近年来,剖宫率逐年上升和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泛滥是造成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术后观察产妇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瘢痕子宫严重增加了术中产妇和胎儿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临床剖宫手术应注意控制患者的手术指征,保证手术质量,避免造成瘢痕子宫。
参考文献
[1]胡秋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 6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 18(4):74~75.
[2]邹敏,刘正飞.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9B ):27~29.
[3]冉隆珍. 剖宫产术后瘫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临床研究,2012, 10(10): 558 ~ 559.
[4]娄翠英.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 5(6):623 ~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