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华
摘 要: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工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每年毕业学生约100万人,是重要的新增劳动力来源。笔者具有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实习就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本文从学生到职工的各个过程入手,对于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指导、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生产实习中的职业指导、实习及就业后的职业指导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有实践、有理论、有效果,相信能对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技工学校职业指导 校企合作 生产实习
一、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中国就业与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不同,他们主要面对的或是结构性失业,或是总量性矛盾,或是转型失业问题。也就是说,其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单一,而中国就业面对的是“三碰头”的复杂局面,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同时出现,青年劳动者就业与中高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温家宝总理2012年7月17日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持续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在提到“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他强调:要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要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二、技工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初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三个层次,其中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最大。目前,全国的技工院校总计有3064所,在校生414万人,每年毕业的学生约100万人,是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重要部分。
技工学校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实业学堂。1977年以后,技工学校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500多所,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到90年代后期,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发展也曾一度呈现低谷。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划转、改制和创新,技工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办学能力得到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校生人数、招生规模和在校生均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胡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根本上定义了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国家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就北京市而言,几乎所有的技工学校都与行业企业有联系,或者曾经属于某一行业,这种技工学校与行业或企业的天然联系,决定着技工学校在学生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教育不同的特点,也决定着技工学校在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三、职业指导在技工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4条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之外,还一定要有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等等。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企业的。近年来,技工学校中的各种“订单班”“定向班”越来越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四个主体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有20家,90%以上的学生在这些企业中实习和就业。学校每年在6月份组织实习和就业校内的双向招聘会。同时,技校学生学制中的最后一年都是企业生产实习,可以说是就业前的准备期。
所以,职业指导无论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经济转型的需求等方面,在技工学校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四、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技校学生毕业即就业,这是技校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笔者认为,要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成立专门的部门,例如笔者学校在2009年成立了就业指导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实习指导、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部门共有6人,其中2人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具有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中,下面是我们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尝试和思考。
1.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指导
近几年,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在校的第三学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40课时。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将职业意识、职业思想、创业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系统进行职业的指导。
(2)开展综合素质培养。我们在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提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时,企业的回答通常是:我们不需要他们一定有多么熟练的技术,这些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教,但是我们希望他们一定是有道德、懂礼貌、守纪律、有素质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开设职业礼仪课程,提升职场礼仪(40课时);开设书法课(40课时)、音乐课(20课时)、《弟子规》讲习班、太极班增加人文修养;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兴趣班,培养受益终生的锻炼习惯;组织春游和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创办校刊,培养积极人格;重视军训工作,成立国旗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纪律意识。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短期内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长期的效果上则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开展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在每年的6月初进行,即实习就业双向招聘前期,已经坚持了4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成为向企业(用人单位)、社区单位、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向企业推荐学生、企业选择学生的一个重要舞台,是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企业、学生双向招聘会。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最后一年要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学校每年在6月中旬组织企业、学生实习就业双向招聘会。
在招聘会前,学校把参与招聘的企业介绍、招聘岗位等情况向学生公开,同时还根据企业需要,安排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到校宣传招聘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同时作为观众参加综合素质展示活动,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学生。很多企业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中瞄准了种子学生,在双向招聘会上会重点招聘。
这项双向招聘活动的重要意义是拓展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企业可以提前考虑岗位与学生的匹配,也能够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前规划,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
对学生而言,这种双向招聘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理性选择实习就业单位,从而提高了实习就业的稳定度。
每年,双向招聘会当天实习的签约率在95%以上,一年后的就业稳定率保持在75%左右,实习就业的稳定率是非常高的。
2.企业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组织,是学生进入社会获取职业的基本载体。企业因为不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企业营造出符合企业意愿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内部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要求员工认同并自动遵守企业的潜规则,自愿认可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赋予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成长的环境,通过校企合作交流,让企业文化教育与学校职业思想意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职业意识提高的优质营养。
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突破职业意识零点的“杀手锏”。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是目前技工教育的主要特点。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已经从最初的单纯只想从学校招收学生,逐步合作的触角前移,现在的企业更愿意参与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授课等,同时学校还会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优秀员工给学生作职业成长方面的讲座,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企业参观,每年企业都会接收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
在这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的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开始了与企业的磨合,为学生在入职后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因此企业感受到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逐步减少,学生就业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3.生产实习中的职业指导
(1)重视各种制度建设,实习管理有章可循。制度建设是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行为方式的限定,它规定了学生不应该做的和倡导的教育内容。
我们先后完善和制定了《生产实习实施管理办法》《生产实习学生守则》《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及家长要签字的《提前实习协议书》《生产实习安全通知书》等文件,规范和约束实习学生行为,在下场生产实习前进行学习,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
(2)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安全问题。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的调查表明,技校学生较大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在第三年生产实习期间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要与实习基地协调好生活方面的细节,包括学生的住宿、吃饭、洗澡等等。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经常到学生处所检查宿舍安全情况。
(3)制定合理的生产任务书,保障实习及技能提升任务的完成。生产实习指导,既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有质的提高,又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指导。学校各个专业均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实习生产任务书,规定了学生在一年的实习中必须达到的技能要求,它事实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补充和提高的过程,通过规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章可循,按着一定的学习方式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其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掌握技能的要求,同学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不乏会产生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技术实习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4)实习期间的职业指导。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生产实习中的分工逐步明确,目前学校学生的第三年生产实习工作形成了“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校老师重点关注”的工作格局。即学生到企业后,企业要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师傅,主要指导完成学生技能成长的目标、促进学生认知企业文化,尽快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学校有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师傅见面,了解学生生产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认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认知问题的,实习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企业问题的,如师傅不负责任、职业成长路径不明确等,实习指导老师会及时跟就业指导部的领导汇报,由就业指导部的领导跟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学校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稳定率在90%以上,毕业后,在实习企业的就业率在75%以上。
4.实习及就业后的职业指导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后,学生基本能够顺利适应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节奏,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因为企业或个人原因,实习期满不能被企业录用或录用后又离职。对于这些学生,学校没有生硬地把他们推向社会,而是允许他们回校参加双向招聘会,同时,由于学生天然地信任学校老师,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会帮学生分析、解决就业和职业适应期的一些思想问题,使得这些学生在实习或就业后也能够得到专业和贴心的职业指导。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技工学校中的职业指导既有其共性,也有根据学校特点,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效果。
笔者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应该具有专业性(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全程性(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来保障学生的稳定就业,为每年全国100多万新增技校学生劳动力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经济转型期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4]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准备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卢红,李利军.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匡瑛等.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