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2014-10-22 09:55陈昌威
考试周刊 2014年68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数学教学

陈昌威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好的提问既能起到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又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驾驭教学航向的主要手段。明确不同类型提问的特点和功能,能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设计问题,而好的提问设计是教师提高技能、实施课堂提问的前提, 是实现传递知识、传授方法和发展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传递知识、传授方法和发展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经常说:“问题是思维的载体。”提问讲究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艺术性。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内容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能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领会其意图,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效果很好。而一些教师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满堂灌”,教室里热热闹闹,但问题质量不高,提出的问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切不中问题的要害,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问似乎成了教师手中的教学道具和形式。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好的提问既能起到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又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驾驭教学航向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合理巧妙地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别开生面的话题。下面我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策略谈谈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需要技巧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你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问题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所以,课堂提问不宜过多、不宜太难,要留有思考空间,不能只重视答案。问题目的要明确,适度、适量,富有启发性,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一、以提问方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而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例如:

案例1:找规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生活中常見的日历,如果我们知道相邻三个日期数字之和为60,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生:(观察课件展示的日历,学生会兴趣盎然地相互讨论)

师:你们先观察日历上相邻三个日期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规律吗?

生:上下相邻的都相差7。

师:那你怎么解决刚才的问题呢?

生:设中间日期为x,相邻的两个日期分别为(x+7),(x-7),把它们相加即可。

案例2: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教师设置悬念问:“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

案例3:速算王的绝招——《平方差公式》的引入

师: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21×19=? 103×97=?主持人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等于399,第二题等于9991。”其速度之快,简直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想掌握他的简便、快速的运算招数呢?

学生兴趣盎然,都在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二、以提问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有效的问题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需要用什么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案例3:为了使学生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三、利用提问启发学生,觅求思路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案例4: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路加以提问

师: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

生: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

师: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

生:还应寻找它们的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

师: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

生:还应寻找一条边相对应相等。

师:那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就能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解法。同时教师要强调的是: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两边中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案例5:轴对称教学中求距离和最小的问题

如图,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岸上建一抽水泵C,问抽水泵建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CB最短?

师: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AC,BC两条线段和最短。(让学生画出草图)

师:观察这两条线段,问题还可以转化得更简单一些吗?

生: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特点,连接AB两点,就可以找到C点位置。

师:假如A,B两点在河的同一侧,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转化为第一种情形。作出点B关于河岸的对称点B,连接AB即可。

通过老师的这一点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讨论这题,解决了问题。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树立了一些“路标”,启发学生循着“路标”前进,找到了解题途径。

三、以提问过渡,突破难点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问本课用到的旧知识为过渡,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案例6: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教师首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

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案例7:已知,如图,△ABC中,E,G在线段AB上,F,H在线段BC上,AC‖EF‖GH,且AE=BG,求证:AC=EF+GH

问题1:已知两条线段相等,你可以怎么利用呢?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可以怎么利用呢?

问题2:你能把这个问题转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问题吗?

问题3:把长线段截短或把短线段补长是“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时常用的方法,本题能用这种方法吗?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中,想到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解决此题。

四、以提问点拨,触类旁通

具有点拨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逐步精心设问,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以提问方式小结,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在课堂结尾处利用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还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9:《平方差公式》小结

问题1:满足怎样结构特征的算式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问题2:你知道公式中a,b代表什么吗?举例說明。

问题3:怎样用几何图形描述平方差公式的意义?

问题4:学习平方差公式有何作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稍有疏忽大意,将导致错误。一般来说,学生的认识总是从不全面、不深刻或出现谬误经过多少反复和争议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定义、定理的先决条件,常常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数学问题中隐含条件缺乏深入挖掘或滥用类比等。因此,在学生易产生错误处进行提问,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数学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