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杰
【摘要】 讨论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指出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探究性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并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功能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主要是指立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的,对于某些教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教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 如果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确信有关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要通过教师的计算与推理,便可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证明,而不必像物理、化学、生物教学那样,非得花较大的精力去做实验. 然而,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代替的.
1. 独特的同化功能
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 例如在讲授《不等式》时,我先设置问题:“在一杯不太甜的糖水中,添加适量的糖,结果糖水变得更甜了.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上升到理论高度,便成为一个数学问题. 设糖水溶液为a克,其中含糖b克,则其浓度为■,现在该糖水中加克糖,则糖水浓度变为■,于是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不等式■ > ■,其中a > b > 0,m > 0. 反之该不等式又很好地解释了上述生活现象.
2. 优越的发展功能
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应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是一种活动化的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能力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显著的激励功能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建构、发展个性,而且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时,我先设置问题:“如果将一张报纸对折50次,那么估计大概有多厚呢?”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尺高,有的说一米高,两米高……我让学生再往上猜,大胆的学生已经猜到几十米高,有的同学甚至拿着一张报纸对折,当我道出厚度超过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学生吃惊得有点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面对一双双怀疑的眼睛,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学完这节课,你们自己就可以明白了. 这样,一入课 ,就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入探究,使他们开始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在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一个参与者,因此更容易对新的知识、新的学科以及新的方法等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而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学习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讲,都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发展和补充,使高中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只要稍加留意,就有许多有价值的课题可供选择. 但一线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的限制、升学的压力,如果经常采用探究活动的方式,那么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 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活动的选题
选题是研究的开始,选题是否得当,是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否进行下去和成败的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决定于课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探究活动的选题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于大的探究活动,如球体积公式的推导等课题,往往需要整堂课,故一般一学期只能进行2到3次,而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妨让局部探究成为数学的常态. 这里说的局部探究,指的是根据根据教材的特点,如对概念的局部探究,对定理公式的局部探究,对习题的局部探究,对难点的局部探究. 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课题都有探究的经历,增长见识.
2. 可行性问题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即是对所确定的题目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充分估计对探究的课题能否驾驭或能否坚持到底,对探究结果是否心中有数.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探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所掌握的有关这个题目的资料以及对题目的兴趣等).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重在学习的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学习与思维水平的提高. 探究性教学活动始终应该贯彻一个宗旨,那就是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的方法与效果和学生的收获,而不是看环节,更不能把探究性教学活动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者可以展示的表演. 必须考虑到不能施加无意义负担,注重过程管理不是程式化,注重“结果”不是文字化,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把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当然,作为平衡,就需要适当减少一些重复训练的题目以腾出时间,对教师的设计要求也更高.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积累,探究性教学活动会成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有意补充. 那么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最终受益的又岂止是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振武.数学发现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王华明.让局部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常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