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管理角度浅谈汽车研发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

2014-10-21 20:19谭道梅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员工知识管理激励

谭道梅

摘 要: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运用掌握的知识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实现知识的创造、沉淀、共享、学习与应用和创新提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企业价值创造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汽车研发型企业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激发研发型员工知识的贡献与创新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呢?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研读思考和相关行业知识管理的了解及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激励机制构建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知识管理 汽车研发 员工 激励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知识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智慧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实现知识的创造、沉淀、共享、学习与应用和创新提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企业价值创造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汽车研发企业属知识密集型企业,研发知识和专业经验是企业核心的知识资产,知识的载体——研发型员工知识的贡献与创新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所以企业希望员工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形成企业专业知识库,减少因员工流动造成的知识与经验损失,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也正是因为知识的增值性,员工将其拥有的专业知识经验作为在企业生存的最大资本而不轻易分享贡献,进而影响专业经验知识的沉淀与分享应用,影响到企业产品研发绩效。

如何有效地发挥知识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各行业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过很多理论分析与策略建议。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员工特征及核心诉求,构建符合知识型员工价值需求的激励机制,营造知识共享的氛围,让员工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等理论研读思考和相关行业知识管理的了解及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构建的相关观点,希望能对从事知识管理的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一、汽车研发型知识员工的主要特征

知识员工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的知识工作者的概念衍变而来,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乐于学习和更新知识、追求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独立自主性强、流动意愿性强等特征。

汽车研发企业中的知识员工除具备上述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高知识含量和专业经验技能。汽车产品研发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和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要求汽车研发型员工具有高含量的知识和经验技巧;

(2)创新性和进取心强。从事汽车研发的技术型员工普遍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人生信条,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喜欢用创新的思维、眼界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汽车研发型员工的核心价值需求

汽车研发型知识员工所拥有的高含量知识及专业技能让他们在社会上较容易实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其主要特征决定了他们有非同一般的核心价值需求,更注重自身技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获得尊重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及专业经验技能、研发成果获得尊重、认可的需求,尊重和认可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大大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获得持续学习、深造培训的成长机会,能够进行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被领导宽容允错、信任地授权对研发拥有自主控制权,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需求。

(3)声誉精神需求,所拥有知识、专业技能带来声誉“财富”的积累,公众、社会影响力的认可,自我价值的社会价值体现。

三、激励定义及因素

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成长因素。外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现代企业竞争机制会让知识员工感受不断的竞争和压力,而自我释放的最好方式是不断学习和成长、掌握新知识去创造更好的研发成果和工作业绩。

(2)工作自主及被信任因素。研发型知识员工在不断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希望有良好的项目研发机会参与进去,并被充分授权自主去实施创造性的想法和方案,同时也希望融入行业专业领域圈内通过学术分享、专业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扩散专业能力和行业领域内的人际交往圈,从而实现其专业能力和技巧受到推崇,获得尊重和认可,构建个人专业权威。

(3)工作成果绩效因素。对于汽车研发型员工来说,工作成果不仅是团队合作研发出一款受市场青睐、企业领导认可的车型产品。同时,在研发过程中产出的如设计指南、经验方法、标准规范、研发流程、专利等亦是凝结着员工长期知识积累、沉淀与应用的成果,对其产权所属的清晰界定和公平奖励是员工在产权要求方面的强烈体现。工作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会进一步循环促进员工积极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提升知识专业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4)报酬因素。除了满足物质生活和安全保障、社交需求的直接薪资、绩效奖金的物质性报酬外,精神性报酬主要包含上述激励因素中提及的声誉、荣誉、个人成长机会、丰富的工作项目、专业能力的提升、自主宽松信任决策性的授權工作和职责等,是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终极激励因素。

四、汽车研发型知识员工的激励驱动机制的策略建议

基于前述研发型员工的主要特征、核心价值需求分析及激励定义、激励因素等不难看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首先是满足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在这些基础上注重强化满足其核心价值需求,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及氛围。主要策略建议如下:

(1)物质激励。汽车研发型员工因拥有高含量知识、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富足的物质生活追求也是满足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了鼓励员工创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制度是激励员工的基本保障。薪酬设计与员工知识分享应用及创新技术成果明确挂钩,如除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加班费等直接薪酬科目外,诸如服务津贴、技术成果奖(含专利、版权、技术标准、设计指南、经验方法知识条目、科技论文等)等,并在企业相关激励制度诸如《技术成果奖励办法》、《技术进步与科技人才奖励办法》、《员工评先管理办法》等中明晰鼓励员工创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技术成果奖励的细则、评审标准,并且技术成果奖励分为团队合作型和个人成果分享奖励型,充分让员工清晰知道在本职研发工作岗位上技术成果的创造、分享在企业内是受到鼓励的,并可间接提高其物质收入和工作生活品质,逐步营造员工积极创造知识、乐于分享知识的氛围。

(2)个人发展激励。主要通过如人力资源培训、部门例会、期刊/海报宣传、网络公告等形式将企业制度中关于个人发展激励相关信息清晰解读传达给员工,让员工清楚知道如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成长目标的同时,也明确知道个人发展晋升的通道有哪些,如何与研发知识积累与分享、应用推广挂钩等,从而促进研发目标在员工热情高效的状态下达成。主要传达个人发展激励相关信息包括:

(一)透明化的员工提升和发展途径,通道发展平台及条件设定清晰,明确个人工作绩效、技术成果、素质思想等权重与晋升转换通道的关系;

(二)攻关课题的申报、确认及研发项目工作分解管理方式及员工自主管理、弹性工作制等日常工作模式等,给员工提供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和创造自主的工作环境;

(三)员工持续学习、培训机制,包括基础公共课培训、职务能力培训、岗位级别培训、深造学习培训等内外部讲解演示、沙龙座谈、在线e-learning等学习培训机会,及培训讲师资质要求和对他人组织开展培训的规定等。

(3)目标和授权激励。即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当员工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实现目标后,将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所以,从研发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对以往研发项目总结梳理出来的研发难点及待研究课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策划出强调阶段性和突出研发设计重点、具有挑战性的研发项目和攻关课题,如汽车研发车身密封性、车辆轻量化、新型材料工艺研究、发动机扭矩特性、车辆疲劳累积损伤、车内噪声优化等以触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挑战性的目标且能够根据项目重要程度进行充分授权,让员工充分感到自己能够担当大任,受到重视和尊重,自我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及积极学习、创造的能力得到认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授权的员工会激发起潜在的能力,创造良好业绩。 (4)荣誉和尊重激励。汽车研发型员工注重自身技术的及时发挥和指导作用的体现,为充分发挥专业领域技术带头人和资深技术工程师的技术特长,一般可通过推评委员及专家等不同级别的技术专家人物来构建专业领域技术委员会,并颁发聘任荣誉证书,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加强技术委员及专家的技术把关和指导作用,提高汽车研发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对于创造出某一种新的方法或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的知识整理汇总,通过技术专家委员会给予该技术工程师以署名权,如“XXX方法”等,并举办一些演讲把知识分享给公司所有人,通过這种手段给员工荣誉感,并让其充分体验到知识可以换来的尊敬。并在知识管理奖励办法中规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知识分享发表会”、“研发项目总结经验交流会”等,通过设置“知识贡献奖”、“知识推动奖”、“创新之星”等奖项,除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及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多的是让工程师体验他所分享的经验知识带来的荣誉与尊重。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和出发,提出的多维度激励措施的激励机制对引导和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有较明显作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应随着企业知识管理不同阶段进行适宜性调整,从而充分发挥激励所能带来的知识积累、知识分享、专业知识创新提升等正能量,尽可能减少信息数据杂堆凑数、“死”文档、“垃圾泡沫”文档等负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详,译.那国毅,审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易凌峰,朱景琪.知识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廖开际,主编.李志宏,刘勇,副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董敏慧.企业知识管理中如何设计激励机制[C].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5]马连华.汽车研发中心知识员工的培训管理研究[J].管理与观察,2011(4):82-83.

猜你喜欢
员工知识管理激励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