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14-10-21 20:12俞新明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动性理解能力个性化

摘 要: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中占有较大比重,作为基础阅读教学的小学语文,其阅读教学水平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在未来语文方面的学习质量和听课效果。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集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主动性;理解能力;个性化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都是重头戏,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因此,怎样优化小学语文的基本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成为现阶段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带动相关学科的学习

语文教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他学科知识,

这样就促进了多学科的横向联系,使原本看似独立的各类学科,

形成一种综合式、连通式的学科体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发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带动自然、历史等诸多学科的兴趣,而自然、历史等学科又会反过来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这样就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学习循环系统。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了大量文章,而这些文章都拥有明确的创作思路及正确的主题,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文中主人公的活动传达给每位学生,学生从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渐成为将来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被动性的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语文教师明知学生应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课堂中仍以自身讲解为主,害怕将某个知识点遗漏而影响到各类考试成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只能被动接受。例如,在《小桥流水人家》(人教版五语上册第八课)的导入环节中,如果语文教师直接以教材为参考,告诉学生以下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这时教室内便会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说:“原来是学习故乡的文章啊。”还有的学生说:“早知道就不查什么资料了。”这样的课堂导入,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共鸣,也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枯燥无味。

2.无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

贯穿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方向的教学目标,对于当前形势下的语文阅读学习也是尤其重要的。但是事实上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相对空泛,不够具体的情况比比皆是。严重缺少针对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这样就无法对教学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性。

3.淡化、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机会不

多,因为语文教师常常会按照自身经验来分析所学文章的感悟和思考,这种由教师包办的语文阅读教学,只能达到学生听懂的目标,严重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影响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不少语文教师从刚开始上课便通过多媒体将本节课自认为要了解的问题排列在課件当中,这样学生便不会通读全文,而只是找到文中问题的对应答案,这样严重影响了其他段落的学习,学生自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也无法感知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失去了语文阅读学习的真正意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更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阅读。

三、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改进策略

1.结合新课程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被动性,体现主动性特点

学生应在课堂学习中占主体地位,通过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设置“框架化”“板块化”等的问题,这种问题具有问域广、答域宽以及思维强度大等诸多特点,诸如“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文章哪句话或者哪一段最精彩?”这种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很乐意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考虑学生多样性的思考方式,尊重个体差异性。此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当师生进入到文中情景中时,相互之间便会产生交流互动,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构建生动的课堂气氛。例如,当学习到《秦兵马俑》(人教版四语上册第十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她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名录”里有记载。而课中,学生阅读起来肯定兴致勃勃、各抒己见。由于此类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随之而来真实的爱国情感出来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2.制订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学习的前进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准。设定有效性的教学目标,需要在对语文教材高度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注重和“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具体说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力因素融为一体。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内部联系,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要建立在学生知识、素质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3.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给出几个

带动文章阅读的中心问题,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进而感受文章内容的整体性,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特有的感受,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将想象力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授课,使所学内容通过生动的画面、歌曲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中语境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

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阶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动力,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与引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亮点,并通过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实现同学间的友好交流和自我展示,最终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于朝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领导的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5):6-8.

[2]卡伦·坦珂斯莉.教会学生阅读[M].王琼常,古永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1).

[3]邵亚娟.别让精彩悄悄溜走:对当前课堂二次讨论答问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作者简介:俞新明,男,出生年月:1968.11,大专,就职于广东省广州增城市新桥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言和书法教学。

猜你喜欢
主动性理解能力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